報章時不時都會刊登關於世界平均壽命的統計報告,儘管因統計的基礎根據不同,結果會稍有分別,但大致上來說日本、冰島、挪威等地區,人的平均壽命都是較長的,而香港人也不遑多讓,活到八、九十歲已不算罕有。
為甚麼這些地方的人會較長命呢?日本、冰島、挪威以至香港,這四個地方的人在生活上有甚麼共通點呢?
第一,這四個地方的醫療系統都是世界比較先進的,不少疾病都能及時醫治,人也就活得長久了。所以,我們的醫生先要記一功。
第二點是關乎這些地方的人接觸太陽的時間。簡言之,這四個地區的人,都較少時間曬太陽,所以有機會長命,這個說法有別於一般以為多曬太陽的戶外生活的人會較健康,且讓我分析。先看冰島與挪威近北極圈,一年中有半年太陽很少照射,當地人作戶外活動的時間因而也相應較少。至於香港人和日本人,大部份過的都是大城市生活,白領每天都是六點以後才下班,日本男士甚至七點後才下班,下班後多數會到酒吧飯館活動,也是以戶內為主,無疑是少見陽光,也缺乏運動,但因戶外活動而遇意外如溺水、失足以至喪生的機會卻大大減少,換言之,身體雖然較弱,卻不足以致命,所以中國古人有「行船跑馬三分險」之說,也未必無因。
第三個共通點更奇怪,這四個地方的人都喜歡食魚生,日本、冰島、挪威都有吃生魚的傳統,在中國人之中,廣府人傳統上也有吃魚生,只不過是吃淡水鯇魚,但由於肝吸蟲依靠這個循環生長,因此在中國也禁止公開吃淡水魚生。可能由於廣東人的基因影響,南方人包括香港人對日本深水魚生特別愛好,香港魚生店也有很多,北方人反而是一般,今日醫學上認為奧米加3多吃有益,吃魚生與健康長壽可能有關。
筆者不懂中西醫學,也沒有任何良方妙藥教大家長壽之道,但由於算紫微斗數的關係,也懂一點因五行欠平衡而可能產生之病患。斗數可以在毫無迹象前預測某人可能出現的疾病,若能及早利用五行之理學食療,作為一種長期衞生保健的方法,希望可以改善病症或預防,如果病徵已出現,大家還是要去看中西醫生。
五行食療的理論與中醫之五行共通,五行中「金、木、水、火、土」除了一般的象兆之外,也包括我們人類的舌覺,如木性酸、水味為鹹、土為甘、金辛辣及火為苦,也可以配五臟:木為肝、金為肺、火為心為目、土為胃、水為腎。
所以某種疾病,可能由於在飲食上有某種偏食習慣,日積月累而引致,例如肝病者,筆者的統計幾乎所有患者,特別是男性,都不喜歡吃酸。肝與酸同屬「木」,所以肝病人多數少吃酸。
五行也可以象兆一年四季,食療方面古人在每年立春後(約是西曆2月3至5日)便不再進補而改吃清淡泄氣之食物,進補也包括吃大量肉食,羊肉、牛肉及火鍋及辛辣食物。現代我們由於科學化培養種植,一年四季甚麼食物材料都有供應,也改變了中國古代農民少吃肉的習慣,並且開大冷氣,夏天吃火鍋,這都是違反大自然五行的。現在香港患心臟病及腦出血的人有年輕化的迹象,可能就是與這種夏天進補的習慣有關。
今天的女士,不管體重是80磅或180磅都喊着要減肥,有人吃藥,但容易有副作用,有人節食自願變成「人間餓鬼」。其實,如果大家依照五行配合四季的食法,用五行的理論,順應自然變化吃東西,便會身材苗條,根本上不需要減肥。
五行的食法是依照四季的五行而進食,這並非個人創作,在中國唐代以前早有規範,只是現代中國人已失去了這套方法,日本人在唐代把這套方法傳到關西,即今日大阪及京都一帶,那裏反而保存了這個飲食傳統。春天屬木,木味酸,在關西的高級料理中,春季會供應梅酒及梅做的前菜或食品,而所用的醬油也是加入了酸醋。
土本來分佈四季,但古人以仲夏配火、火性苦,日本人食材較少苦味,反而廣東人夏天保持了吃苦的習慣,例如苦瓜、芥菜、木瓜(木瓜瓜囊邊帶小苦)等等。但初夏屬土,土性甘甜,所以日本料理中4月主吃鰻魚煮法是偏甜。
步入秋季五行屬金,金性辛辣,所以一般步入立秋後古人會多吃辛辣。
按五行之理論,入了立秋(西曆8月7至9日)古人才會開始吃補品,冬天屬水,水味為鹹,所以傳統冬天的食物,一般都比較偏鹹。
古人相信用這方法,是一種可以保健的食療,而各位女士如果依此方法飲食,可以自然身材苗條而不需要吃藥或禁食,受減肥之苦。
Profile:蔣匡文
術數大師王亭之首徒嫡傳、香港大學博士、建築師、專欄作家、風水顧問及客座專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