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應霽去年深秋初冬,上海留連竟月,籌備出版現已發售繼香港、台北後之阿齋味道系列:《味道上海》
當時為德國布料展展出自己時裝系列,留滬時間較平素長,也客串出現「小籠包」章節,老友記夫婦真世外高人;一本書,放下平素柴米油鹽,三十多天,見起碼九十人,嘗超過二百七十種食物……光「見人」這項足夠在下人仰馬翻!
更是一本書七本書的出版下去,圖文並茂,國內外遊蕩走遍。看自己面對下週書展最後proof急急付印的新書,編輯們的累不用贅,棄用平常已見報的稿子結集成書,須重新編制,還要理好平常永遠behind的工作量;那份累啊,真係冇晒朋友!難怪抗拒出書多年!
萬里眾人去年七月書展期間,聽過美心集團主辦,在下冠名小書《尋夢客家》座談會後跟我說:閣下提及剛剛過世母親點點滴滴明顯憶母頗深,不若推出母親鄉下菜式食譜……?
出版上一本《塵世美》,相距八、九年。中間承蒙關愛,不斷扣門約新書出版沒停;自問非文字專業,文字風格沒大進步,故事內容沒方向,日辰繁忙沒閒暇……
以母親作為新書中心,這吸引?又當別論!
生前於海內外親友間頗負一點鄉下傳統食事名氣,美食通心腸,母親的鄉土煮食手勢,絕對一份通達食力。後悔怕她累,生前替她推辭不少出版食譜邀請計劃。人去了,留一本書猶如古埃及人浮生目標,Project!圖個記念,不理鴻圖偉畧,就當趣味回憶,點滴上心頭。
媽媽去年六月離世,由善煮優寫大姐桂香操刀煮弄兼菜譜操筆,又有姑姐,弟婦及學得家中煮食手勢家務助理Dee姐姐將母親昔日部份廚藝風采再現,也加入元朗古老傳統民間食典趣事穿梭,念母小冊成事,那份出書勞累可得昇華。
撰文編輯期間,趣味愈煲愈昇華,期望不單一書了了,千年元朗四季故事多,能吃能啃多籮籮,往後不斷加入內容資料,一年一新版,為深圳河昔日兩岸商貿中心際此發展硬道理無可抵擋巨變下,不久將來硬件外表,文化軟件漸次淡化,消逝之前留後人一抹回望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