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軍事」

進擊的「軍事」

我自小就喜歡馬,在沒有選擇之下,每周兩次在電視機前看跑馬,耳濡目染。
我喜歡馬,多少是因為見識了賽馬的魔力,很能讓爸爸開心。
我爸是很平實的公務員,興趣不廣泛,連朋友都不多。幾十年來過朝九晚五生活,他每早八時出門,下午六時準時回家,誤差從不超過三分鐘,每日如是。在以前還未有facebook、whatsapp保持時刻通訊的日子,堂堂一家之主,幾乎沒有社交生活與娛樂,賽馬是他的精神食糧。

上一代人,養妻活兒,生活是很艱難的,精神壓力都寫在緊繃的臉容上。爸平時很少笑,一般我只看見他很疲累的樣子;唯一是贏馬的時候,他會叫會笑,滔滔不絕,簡直像靈魂歸位般精靈活潑。
我不反對小賭怡情,香港賽馬令爸爸的生活有了良好的規劃:星期三、六賽馬,賽馬翌日便會有新出版的排位讓馬迷備課;之後又是賽馬日,再之後又出排位。對馬迷來說,這簡直是完美的生活寄託規劃案。
那時候我想,我未來的男人,如果喜歡賽馬,也會是很不錯的。他的公餘時間都用於刨馬與賽馬,那起碼是我視線範圍內的活動,總好過他到處發展其他嗜好吧!
結果,我遇上的男人也愛賽馬。我完全能夠配合他的生活規劃,而我需要深造的部份,是做好丈夫給我的馬主工作分配。
馬主的崇高理想,是買到能賺回自己身價及養馬費,兼令馬主有錢賺的良駒。不過,這當然就是一個極為渺茫的願望,香港賽馬會,每季約1,300匹馬之中,不出數十匹能夠做得到「有錢賺」。曾經嚐過甜頭的少數馬主,只會有一個結果,就是更加永無止境地沉迷買馬,那是一種不能解釋的執着,就像女士們總是想要買多一個又買多一個手袋一樣。
每年暑假,就是馬主和練馬師揀馬買馬活躍期。在我眼中,他們在這期間都好像有過度活躍症般,一天到黑在交換情報,出價回價,左揀右揀,不亦樂乎。
馬主買馬有幾個途徑,可以透過本地或外地練馬師推介,如交易成功,所有手續有馬房代勞;馬主亦可以直接與育馬場及馬販交手,這當然比較複雜。這與在外地領養孩子回來,再為他爭名校學額無異──由申請、抽籤,到揀馬、出價,及成交後的相關手續,包括運送檢疫、買保險、為馬匹找練馬師等等,已足夠讓活躍症馬主玩足一個暑期。
我和丈夫的分工很清晰,各展所長。他負責所有以上的行政部份,包括與一眾專業人士周旋,這方面明顯是我的弱項,而他則很有他一套「軍事策略」。
據說,做大事的人,絕不會「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所以他每季都會透過不同渠道揀馬,除香港練馬師大摩必有心水推介外,他還會透過一些過往曾為他購入好馬的外地練馬師,與馬販越洋議價,這段時間,電話由早到晚都在響,十分忙碌。又正所謂「狡兔三窟」,他買回來的馬,會分放於兩個或以上練馬師馬房中,製造良性競爭氣氛。當然,好的練馬師亦不是每匹馬都收納,不由他推薦的心水馬,未必有好靈感訓練。
買馬過程中,最刺激的部份是出價和議價。這個像我們平日「買菜講價」的過程,他們玩得更出神入化,只要有一匹好馬待價而沽,加一個買家伺機出擊,關於這單洽購的消息便會滿天飛,各路人馬不斷打探,旁敲側擊,反覆求證外,更會放風擾亂對手,賣的想抬價,買的要壓價,又惟恐失諸交臂。
而我,只負責「表面功夫」:改馬名。
馬名是不一定要改的,買回來前已經作過賽的馬匹都有英文名,有些馬主會加個中文名;但亦有很多馬主希望擁有同一綵衣的馬名系列。
軍事系列,由「軍事行動」開始,2010年牠在新西蘭作賽,我給了幾個系列名字給丈夫選擇,有溫柔系列,有文化系列,還有進取系列。他二話不說就為新西蘭的馬匹選了進取系列的「軍事」。在「軍事行動」贏得新西蘭打吡之後,他很愛這個名字,於是有後來「軍事攻略」、「軍事出擊」和「軍事機密」;此外,由於馬主都是很在意「意頭」的,我們還大費周章,向馬會重新申請將馬主綵衣顏色轉為「軍事行動」原有綵衣的綠色。
完成2012-13馬季,很幸運地,軍事系為我們在本季內贏得超過2,900萬獎金,連續第二年是全港最高。幸運地購得能本利歸還的良駒之餘,這還是一個難忘的馬季,碩果豐收。

「軍事出擊」日前獲得香港馬王殊榮,同時贏得最佳中距離馬及最受歡迎馬匹獎項,成為三料馬王呢!

軍事行動(Military Move),由牠剛出生便買下來,身價約五十萬港元,以三歲之齡勝出新西蘭打吡,該次賽事總獎金為約1,300萬港元。

Profile:梁芷珊

作家、生意人、市場推廣專才。( http://www.facebook.com/leungca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