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物追源:神獸草泥馬 樣笨毛有價

名物追源:神獸草泥馬 樣笨毛有價

對羊駝的認識,相信大部份人都只知道牠們是「神獸草泥馬」,但其實在趣怪樣子的背後,牠們自數千年前起,已是南美洲原居民的經濟命脈。作為家畜,草泥馬除了提供運輸力和肉食,牠們身上細嫩、溫暖的皮毛,更是價值甚高,甚至有「軟黃金」之美譽,是南美人心目中真正的神獸。

記者、攝影:姚子浩

認識草泥馬家族

平日大家說的草泥馬,即羊駝。但其實,草泥馬有個大家族,南美洲(尤其在秘魯)生產的高檔皮毛,統統來自這個大家族身上。不同品種的皮毛,質量、身價不一,不親身到訪過秘魯,還以為神獸只有一個樣,失禮、失禮。

原駝(Guanaco) 細滑勝羊駝

原駝沒羊駝般願親近人類,所以只可遠觀。牠的毛色比羊駝和大羊駝較少變化,一般都是淺褐色至深肉桂色。雖然原駝的毛製品沒有羊駝般普及,但以保暖度、幼細度和順滑性來比較,牠們的毛質更勝羊駝,所以通常只會用在貴價的毛製品上。

大羊駝(Llama) 大隻仔近親

是羊駝的近親,身形較大,主要用作提供肉食和協助運輸。牠們性情非常溫馴,可分為短毛的Pelada和長毛的Lanuda。比起羊駝,大羊駝的毛較為粗一點,價值也較低,不過因為同樣沒有羊毛脂和有天然防水特性,所以還是能夠生產出質量不錯的毛製品。大羊駝的短毛纖細,通常會用來製頸巾等。較粗的外毛則用作毯子、掛牆飾等。

小羊駝(Vicuna) 皮毛最高質

數皮毛質量最高的品種,要算小羊駝(或稱駱馬)。小羊駝的數量曾一度降至全球只剩約6,000隻,經過多年保育,現在回升到約35萬隻。這隻秘魯的國家動物(National Animal)自印加時期起已被用來製作頂級毛製品,當年除王族外,其他人穿小羊駝製品都是犯法的,可見其矜貴地位。小羊駝皮毛特別之處,是直徑只有約6至10微米,比頂級的Cashmere還要幼細一半,摸上手極之柔軟細滑。此外,因為小羊駝每次只能生產約一磅毛,更是每三年才能剪一次毛,而且大部份小羊駝都生長在野外,所以特別珍貴。

羊駝(Alpaca) 古老家畜

又名駝羊,屬駱駝科,身上有豐厚皮毛,高度群居。牠們絕大部份生活於秘魯及智利海拔3,500米至5,000米的高原。在比印加文明還要早的莫切文明(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700年)遺址中,已發現有不少以羊駝為主題的壁畫。除了作為提供肉食的動物,羊駝最值錢的是牠們的皮毛。由於天生沒羊毛脂(Lanolin),所以不會引起皮膚敏感,加上防水、不易燃,且極保暖,秘魯人自古已懂得把羊駝毛編織成衣物,後來入侵的西班牙人把羊駝毛運到歐洲。數千年來,羊駝和表親大羊駝已被馴養成家畜,在南美洲的文明和生活方式中佔一席位。

秘魯高山餵羊駝

庫斯科(Cusco)是秘魯境內生產羊駝毛的重鎮,在這一帶確實設有很多草泥馬農場,可是由於商業因素,沒有多少間願意開放給遊客參觀。不過,問過當地人之後才知道,原來這裏還是有一些帶保育和推廣性質的農莊能讓大家親親羊駝,其中「Awana Kancha」便是辦得最好的一間。由庫斯科市中心乘的士出發,約半個小時便會來到處於山路之間的Awana Kancha,這名字在當地土話中意思為「紡織人的皇宮」。原來這裏由三兄弟創立,他們花了15年時間走遍秘魯各地,志在識認安第斯文化,最後覺得羊駝和紡織最有代表性,於是便在庫斯科的市郊買了這塊地,和大家分享秘魯羊駝紡織業的文化。在這裏可以一次過看到羊駝、大羊駝、原駝和小羊駝,親手餵飼牠們的同時,也能夠透過工作人員的解說,認識更多關於牠們的分類、習性和皮毛價值等。

資料圖片

爭做大佬最惡

來到這裏,當然要第一時間近距離親親可愛的草泥馬。Awana Kancha只佔了一小個山頭,不同品種的草泥馬被圈養在各自的圍欄內,各有圖片和文字介紹,讓大家學會分辨。其中比較馴良的羊駝和大羊駝,都伸手可及,牠們一見到人便會主動上前討吃,熱情性格加上趣致面孔,難怪討人歡心。忙着和牠們拍照之際,正好飼養員推着牧草經過,我也拿一撮來逗樂。誰知原本笨頭笨腦的草泥馬們,一見我手執牧草便一擁而上,真有點把我嚇倒。不過心急開飯不等於食得粗魯,爭不到的會悄悄退開,不會大打出手。不過,聽工作人員說,牠們有時為了爭做「大佬」,也有惡死一面,吐口水、鎖頸、起後腳等陰招樣樣齊,盡顯神獸威猛。至於原駝和小羊駝,天性怕人,兼帶有攻擊性,所以只能隔着小山坡遠觀。

羊駝毛約有20多種天然顏色,以白色為最高階,因易於染製。

花草作染料

Awana Kancha的另一個宗旨,便是推廣傳統紡織工藝,所以在園內大家可以見到不少女工即場示範紡製技巧,她們會主動向大家介紹各款天然染料、染毛過程和紡織工序。看着她們為了傳承這悠久工藝,以有限的英語努力解釋每個過程,心裏立時湧起一陣感動。製作羊駝毛織品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工序,便是為毛染色。她們沿用自古流傳下來的天然染色方法,這種手藝,在近百年間已漸被工業染色所淘汰。然而,天然產品近年在越來越受重視,大家再次重視天然染料對人體和環境的好處,傳統慶幸地能保存下來。安第斯山脈一帶資源豐盛,累積了悠久經驗的人們,已找到能染出各種顏色的天然物料,當中大部份是植物,如能染出啡色的地衣類Qaqa Sunka和用作染黃色的Qolle花等。染製過程意外地簡單,她們把清潔好的羊駝毛和處理完的染料放入金屬器皿,以柴火煮約一小時,再曬乾便完成,出來的顏色不太奪目,不過夠自然又耐看。

掃暖滑羊駝製品

在秘魯的大小城市,到處都可找到羊駝毛製品,最多是頸巾,那溫暖柔滑的質感,確令人覺得物有所值。另外,也有不少男女裝毛衣,不過款式略嫌保守,不是我那杯茶。最可惜是這次買不到心水的Poncho,亦即當地人冬天用的大披肩,民族圖案幾Fashionable,價錢由五、六百至數千元不等。

加入天然染料後,只需在沸水中煮約一小時,便能染上顏色。

這種叫Poncho的披肩,是安第斯山脈一帶傳統的保暖服飾。

一卷優質的羊駝BB毛,約售$150。

在秘魯,羊駝毛最常用來製圍巾,兩三百港元有交易。

農莊內可一次過見到多種草泥馬,更可親手餵飼牠們。

館內不時都會碰到女工正在紡織,向遊客示範這種傳統工藝。

由天然染料染出來的顏色,多達幾十種。

Awana Kancha位於庫斯科市中心約25公里,外觀古樸。

場內展示各種天然染料,大部份都是來自植物。

Awana Kancha

地址:Km.23 Pista, Pisac, Cusco
電話:(51)84 203287
入場費:免費(可自由捐款贊助)
網址: http://www.awanakancha.com/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