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恐再爆錢荒 率先吸水中工建續高息搶存款

9月恐再爆錢荒 率先吸水
中工建續高息搶存款

【本報訊】隨着人行選擇性向個別銀行注入資金,內銀踏入7月後不再面對錢荒,不過,由於人行與中銀監仍要求內銀,處理以信託為主的非保本理財產品、地方債等,錢荒問題隨時在9月再現,亦由於此,內銀仍續以偏高的五厘利息變相吸納存款。
記者:周燕芬

內地拆息回軟並非意味內銀錢荒危險告一段落,本報記者上周以客戶身份,在廣州一連3日多次前往同一間銀行查詢高息存款,發覺工行(1398)、建行(939)、交行(3328)、中行(3988)及光大銀行,均以四至五厘之間吸納中短期存款。當記者問及是否高息存款不再,該等銀行的前線職員幾乎一致性地拿出以投資外幣、國債與拆息市場資金為主的理財產品予記者投資,若記者要高息存款,9月或者是個機會。

「每日新產品 下午高一點」

中工建交的職員表示,9月會否出現6月的錢荒現象,現很難說,「是有機會,若要等,現時可投資60日左右的五厘左右的理財產品,到時一錢荒,再轉吧。」該等理財產品雖註明非保本,但數間銀行的職員先後表示一定保本,與存款一樣,不保本的信託產品暫不出售。有中資銀行高層指出,力銷高息理財產品只是吸納存款手法。為吸引客戶開戶,中行的職員更說,「每日都有新產品,下午來也許高一點。」當記者問及高多少,「較電腦顯示的5.4厘高一點,約5.8厘,但有額度,賣完便沒有。」中行職員沒有透露額度,只說銷售時間2小時,但工行與交行的職員說,一般來說,每個產品額度由10億(人民幣.下同)至30億元不等,若反應好,一周可以推數個。
據本報昨日於內地銀行網站搜尋資料所得,四大內銀股中,以農行(1288)最進取,「一天」年期的理財產品也有供選購;工行則較保守,最長年期只有120天,暫時沒有一年期的選擇。

兩周拆息跌幅最大

銀行推出約半年期的理財產品,預測回報年息率一般為4.5至5厘水平,高於銀行存款的3.05厘;一年期的理財產品,預測息率略高至5.1至5.5厘水平,較存款的3.25厘為高。四大內銀中以工行較審慎,暫時推出理財產品「工銀財富」,最長年期只有120天,息率約4.45厘;最進取為農行,「一天」年期的產品也有,為「中銀天集寶」,年息率為1.65厘。
上海銀行同業拆息昨日持續回軟,當中以兩周拆息回落幅度最大,跌60.9個基點至3.686厘。面對上月銀行間出現「錢荒」,為安撫市場,人行公開市場上周連續第二周未進行任何操作,從而實現連續五周淨投放。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這並非表明央行政策立場發生轉變,未來在密切觀察國內流動性和基本面狀況的同時,公開市場將繼續發揮穩定器的作用。
另外,據外電引述業內人士透露,人民銀行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本周可繼續申報3個月央票需求,同時可提出正/逆回購需求。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