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遊行之後,電台電視有不少「賽後評」節目,從不同角度檢討點解有咁多人上街(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鍾庭耀及另一位學者葉兆輝推算,在七萬幾人到十萬餘人之間,比去年有所增加,如果話有十萬人在七一上街,相信比較可靠),兼且有不同訴求。據「明報」現場民調,超過五成遊行人士係為爭取真普選而來,故此爭取普選係遊行之最大公約數,其他訴求不一而足,未必需要梁政府處理。一定要梁班子應對嘅,應該聚焦於單一議題:2017特首真普選。
有一位大學教授在now電視話,市民上街係因為怨氣多,貧富不均,富者愈富,呢點左丁山唔想拗,因為香港的確係有富者愈富現象發生緊,但這是甚麼原因?教授話香港好耐都沒有反壟斷法,公平競爭法又受商界反對,最後幾乎成為冇牙老虎,冇強力競爭法,對打破壟斷無助力,助長貧富懸殊,民怨日深。
呢位教授係政治系嘅,大概唔多識經濟學,香港成日出鏡嘅學者,多係社工系、社會系、政治系,甚少經濟系人物,一講到經濟現象,就以政治理論去解釋,有時與事實不符。左丁山講過好多次,近十年之貧富懸殊,與美國中央銀行救市有關,尤其是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央行印銀紙,量化寬鬆之最直接效果,就係超低利率,刺激房地產價格上升,刺激股票價格上揚,任何有樓有股票者(左丁山係其中之一),即使唔做事,佢地擁有嘅資產值自動跟隨大市上升。一位親戚係建造業工人,收入雖然唔錯,但佢住在公屋,無樓無股票,佢嘅私人財富(銀行存款)根本無法升值,於是我地兩親戚之財富差距愈益擴大。其實整個香港都是如此,全世界都一樣,美國聯儲局係製造財富不均、貧富懸殊之最大推手,香港有聯繫匯率不能觸碰,唯有二仔底死跟美國利率,同樣製造貧富懸殊,與甚麼公平競爭法(反壟斷)毫無關係。美國有反托辣斯法案好耐好耐啦,怎見得美國係一個均富社會,否則那裏會出現1% vs 99%現象?香港樓價上升,政治/社會學者每每歸咎於地產霸權,不明白供應與需求之道理。紐約曼赫頓區,近卡內基音樂廳附近,最近有新樓出售,每平方呎價錢在6000美元以上,普通紐約市民怎麼買得起?無他者,物以罕為貴,美國房地產市道雖未完全恢復,但要住在曼赫頓中心區,無錢莫進來,地產發展商話地價驚人,唔起超級豪宅就不是生意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