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曉沂新加坡報道】身兼中銀監首席顧問的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總裁沈聯濤,昨於新加坡出席星展一論壇時表示,內銀早前水荒雖然響起警號,但人行不願放水救內銀水荒,反映人行對內銀有信心,讓內銀繼續走向市場化,故市場亦不應再預期人行會出手救市。
工行促增人幣投資品種
至於另一衝擊金融體系的影子銀行問題,工行(1398)副行長羅熹稱,內地「沒有影子銀行」,因為「沒有資本在監管之外」。他續稱,所有被稱為影子銀行的金融機構,包括基金、信託公司及保險所設的資產管理公司等,客戶資金多由銀行渠道流入以上的金融機構,而所有資金都有相關機構監管。
羅熹表示,資金流入的規模、用作的投資以及資金流向透明度等監管上都可以增強,而中銀監及中證監等均在監察,故只能稱之為成熟與否,不可稱之為沒有監管。他補充,監管機構有監察市場的流動性,故相信即使被稱為銀行表外業務的影子銀行,對經濟不會有重大影響。
內銀走向市場化與人民幣際化息息相關,羅熹引述國基會(IMF)報告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為0.87%,由於過程複雜,故他相信距國際化仍有很長的道路。
他續稱,要協助人幣國際化,應該設立更多離岸清算中心,亦要管理好在岸和離岸的利率及滙率,同時要增加人幣投資品種。工行將會在日後與新加坡三大銀行研究人幣產品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