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是日由盧主席秘書Joycelyn執筆。
早前有報道指,份屬梁粉的行會成員李國章約見五所本地大學校長會面聚餐,席間以店舖盜竊比喻佔領中環行動,指若學生執意犯法,校長不應護短,事後仲夾硬話已獲幾位校長認同。李國章措詞強硬,視學生如草芥,專橫作風猶如「教育沙皇」,此亦其身任教育統籌局局長時的尊稱。飯局過後,幾所大學急忙澄清,表示尊重學生決定,中大更指沈校長無暇出席有關飯局,擺明現時好多間大學都唔係好賣佢賬。
「佔中係冇可能唔犯法的!」當權者如689往往提出這單一論點,將「佔中」惡意定性為違法的活動,企圖以言辭污衊,嚇退一些對「公民抗命」這行動不甚了解的大眾。事實上,所謂公民抗命,是以非暴力手段,透過犯法或違抗政府的行政指令,對不公義作出抗議,這是為公義而戰,為爭取群眾利益而戰。相反,店舖盜竊是純粹利己的犯罪行為,與公義無關。
混淆視聽 立論粗疏
因此,公民抗命並不等同於一般違法行為。若僅靠「違法」這一特性,便將「佔中」與「盜竊」等同,立論粗疏。李國章這種偷換概念和混淆視聽,借用中大前副校長余英時教授的說話,他不是惡意歪曲,就是完全無知。幸好李君早已卸任中大校長一職,不然愧令中大蒙羞之餘,也教壞了我的師弟師妹。
學校是教育下一代的地方,也是尋覓自己理想和價值的地方。那些年上課時,老師和同學從冷氣房移師到聯合書院外的草坪上,共同研習John Rawls的《正義論》。年代久遠,小秘已經忘記了其中很多要義,但有一句話仍深深銘記在腦海中:公民抗命如果引起社會動盪,其責任不在「抗命」公民,而是「那些濫用權力和權威的人」。
一校之長,就是有責任維護這一校園,讓學生繼續追求美好和真理。去年3月,中大辦了賞花節,參與者在未圓湖邊閒逛着、聽音樂、作詩賦,風花雪月一番,文藝中人李歐梵、許鞍華、白先勇也來分享追夢。就在此情此境,沈祖堯校長對着眾學生說:「人生是應該要浪漫的,做大學生是應該浪漫的。」小秘那刻眼中,講得出這番說話的男人,特別有型。
「有型」豈在語詞,更見諸於舉止。中大師妹陳倩瑩之前曾因為衝擊遞補機制論壇,被判入獄三星期。沈校長曾經親自聯絡陳倩瑩,表示願以個人身份資助她提出上訴,並稱中大會為她撰寫求情信及提供法律意見。
沈校長亦曾在公開信中強調,「中大師生一直站在社會前線,為維護人權、捍衞弱勢社群而發聲,對此傳統深表驕傲」。
其實沈李二人同是醫者父母,同樣做過中大醫學院舵手,亦任校長一職,雖然客觀條件一樣,惟一個不自有型,一個不該詐型。又想起李校長曾經回應記者提問:「個個校長都好叻,冇一個做校長的籌款唔得」。兩者的辦學理念,一個講錢(所以行會成員當中,他方是樓王),一個講浪漫、講人權,高下立見。小秘既為中大的校友,只願此君從來也不是我們的校長。
Joycel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