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市未擺脫弱勢,企業壞消息殺到。港股6月至今約84隻股份盈警,數字雖與去年接近,但預告虧損者多達48隻,較去年同期增17%,差過海嘯及歐債。市場年初憧憬的盈喜潮隨時落空,業績驚嚇度或甚於去年,專家擔憂重災區蔓延至多個中資板塊。
記者:林靜 馮健鏗
半年結剛過,多間企業將在未來三個月內陸續公佈截至6月底止半年或全年業績,惟預警喪鐘已不斷響起。據本報統計,今年6月至昨日約有84隻股份發出盈利警告,屬07年至今同期最高水平,情況較金融海嘯後的09年、歐債危機前後的2011及2012年更差;雖然今年數字僅高於去年同期的82隻,但今年預示見紅者則多達48間,按年增17%,包括20隻股份由盈轉虧,可見情況惡化。
內地經濟差 中資股重創
事實上,目前已發盈警的股份中,大部份為中資股,當中食品股中食(506)及中澱(3838)齊齊預告盈利大降,觸發股價分別單日勁插8.7%及6%;另同樣預告盈利大減的珠江鋼管(1938),股價翌日更勁瀉24%,反映市場亦大感意外。
中國增長越來越不明朗,早在去年第三季至今年初港股已一度爆出盈警潮,不少航運及資源等與經濟周期相關股份更驚現巨額虧損,嚇窒市場。
但內地今年初一度因經濟數據造好,惹來因去年基數低的業績反彈憧憬,不少大行更因而睇好大市上半年走勢。惟目前盈警個案非但未見減少,逾80隻預警股份中,逾70隻或85%預警原因牽涉業務積弱或變化因素,不少更明顯受累內地宏觀經濟下滑,至於相對公允減值或欠缺一次性收益等「非戰之罪」只佔極少數,反映企業業績的確低處未算低。
中央不干預 禍延內需股
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沈慶洪表示,大市年初炒復蘇令低殘的A股大反彈,但「好明顯係大家開頭諗嘅嘢冇發生到」,他擔憂內地新領導層疑採取對市場不干預政策,未來經濟「陣痛」將見頻繁,盈警潮不僅陸續有來,更可能蔓延至因內地消費力漸見轉弱的內需股,即使未致於盈警,他相信其他中資板塊業績亦有放緩風險,如內銀增長有機會由雙位數回落至單位數,「幾個百分點其實已經好緊要、好震撼」。
另外,渣打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日前亦表示,盈警浪潮下更顯得揀股重要,現時應該「炒股唔炒市」,指出現時投資氣氛一般,建議考慮買入內房股和收租股。相對債券、商品和外滙,強調股票將為第三季的投資重點。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
《蘋果動新聞》新版App已經推出,居家遊行上街上網都咁方便,快啲更新,全民動起來!
立即下載↓↓
【iPhone版】 http://bit.ly/appledailyiPhoneapp
【Android版】 http://bit.ly/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