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輩對我說,亦舒僅有300字的才氣。看了她的豆腐乾專欄他這樣子批她,口氣倒像個鐵嘴銅牙的紀曉嵐。
有天我在某報館的儲物室撿到幾本要扔掉的破舊《幸福家庭》,雜誌裏有倪小姐的散文,那些年已可見她顯露了大家風範,不僅有300字的才氣。那位前輩是個大近視,看人也就看扁了。難怪亦舒很早成名,可這也有個壞處。作家只顧埋頭埋腦寫稿,很容易淪為印刷機、印鈔機、最後再變成影印機。題材都枯竭了,難免重複自己,這正好比小狗追着自己的尾巴咬。一大系列小說擠滿書架,其實只算一部。才氣?哪管多少字,總有通通耗掉的一天。
早熟的天才,若有自知之明都害怕變成跑氣的香檳,都求變,都不肯吃老本。
卡普提(Truman Capote)八歲開始寫作,十一歲把《Scholastic》那本雜誌的寫作獎全拿掉,十二歲學會喝威士忌,十四歲動筆寫短篇小說,十五歲不再上學,十六歲成了職業作家,十七歲在《紐約客》美術部任職。他的短篇小說《Breakfast at Tiffany》給改編成《珠光寶氣》,長篇小說《In Cold Blood》給拍成《惡向膽邊生》。他不歇創作,固非300字的天才,亦哪甘於做個僅300字的天才。
但話說回來,為了兩頓飯,有些作家亦只好忍氣認命做煮字族,天天煮同樣的字。 當嚴肅作家,可不是光有才氣就成,更不是人人都當得起。鍋裏沒有粒米,憑什麼嚴肅?村上春樹稱得上是職業作家,一個上午能寫十頁紙,產字2000,三個月後共18萬字,就是一個長篇。天天如是,年中無休。 喬伊斯(James Joyce)有天朋友上他家,見他愁眉苦臉趴在桌上,問他進展如何。「7個字。」他答道,還不知道怎麼把它們排列好次序。僅7個字,哪怕有三百倍300字的才氣又怎麼了,換半碗稀飯都換不了。這位愛爾蘭小說家的書,要到國外才有人願意給他出版。牆裏開花要在牆外開,那不有點諷刺?
作家要名成利就當真不容易,有才氣還得靠運氣。驚慄小說家史提芬京寫好了《凶靈》(Carrie),不滿意,把它隨手扔進字紙簍。這一扔就扔掉一個金山銀礦。幸虧老婆眼明手快把它撿回來,交給出版社,讓他從此平步青雲。羅琳當年窮得叮噹響,第一部《哈利波特》受盡十二個出版商的白眼才得面世,結果她成為歷來首位收入超過十億美元的作家。如今她不打算獨沽一味哈利波特下去,要改走一下成人路線,日後成功與否,不妨拭目以待。 總之,她求變,不愛做個故步自封的富婆。
且看我們的莫言,也不容易。待了好些年,才得諾貝爾獎評審諸公青眼有加,終於待到名來了,利來了,如今在北京買了360萬元人民幣一套房子,相當於他一半的諾貝爾獎金。二十多年前,他把《紅高粱》的電影版權賣給張藝謀,不過區區800元人民幣。那時候他的地位,亦恐怕高不過一株紅高粱。若問莫言有多少才氣,那些年就800元那麼多,唉。你問我的才氣?目前市價大約8毛錢(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