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金磚四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被視為潛力無限的黃金樂土,不但發展速度驚人,更將成為主宰世界經濟的新力量。到了最近大半年,金磚看來有些褪色,原來驚人的發展速度大幅下降。
就以剛奪得洲際國家盃的巴西為例,金融海嘯後這個森巴舞國年度增長率猛升到百分之九以上的水平,擺脫八九十年代受困於惡性通脹與低增長的困局。可到最近一年情況逆轉,增長率降至百分之二以下,中央銀行要不斷減息以刺激經濟。由巴士加價引發的大規模社會抗爭行動(圖)更令政府焦頭爛額,隨時引爆巨大政治危機。
印度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原本倚靠高新科技產業帶動的經濟忽然失靈。經濟增長一下子從百分之八跌至不足百分之一,能不能重拾高速增長已成疑問。
最矚目的還是金磚四國的班長──中國。過去幾個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放慢,從金融海嘯後超過百分之十跌至百分之七點五以下,積存的地方債以及債務黑洞問題更是陸續出現,令整個金融體系面對巨大壓力,不敢再隨便放貸。令內地近幾個星期以來出現資金緊絀問題,一眾中資金融股因此跌個四腳朝天。
其實,金磚四國相繼出事是不奇怪。她們仍處於粗放型發展階段,政治、經濟、法律體制不完善,過去幾年快速發展靠的是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失去吸引力,靠的是量化寬鬆印發的鈔票找不到出路,令她們成了資金湧入的避難所。現在美國經濟清楚展示復蘇勢頭,日本這個病夫開始有起色,連歐盟也開始企穩陣腳。當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回暖時,原本泊在金磚四國等新興經濟體的資金將會相繼回籠,重新在西方經濟尋找機會,金磚四國則要面對水荒的威脅。要知道資金及大量新增投資才是金磚四國的增長動力,一旦水荒便不難從金磚變爛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