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眼中,閃避球(Dodgeball)是三五好友去沙灘或郊外野餐打發時間的休閒活動:你掟我閃,我攻你避,一來一回,不亦樂乎。其實,閃避球絕非想像般兒戲,近年已有不少國家開始重視這項運動,在美國已有職業聯賽成立,而香港4年前亦仿效外國創辦聯賽,甚至短短幾年間於國際舞台薄有名氣。說不定有朝一日,香港會誕生一位閃避球王。 文:東尼
有指最早發明閃避球這項玩意是公元8世紀的維京人(北歐海盜),據說他們在航海期間悶得發慌,一經沿海村落,便會與當地居民一同玩閃避球;直至13世紀,英國海軍才將它演變成比賽形式進行,在陣營中組隊打聯賽。美加及亞洲是直至20世紀才傳入,而亞洲地區尤以日本、南韓及台灣最風行。在這些地方的小學及中學,體育課會教授閃避球,學生亦會在課餘期間去球場「私鬥」,猶如香港人喜愛足球般。
閃避球一直被當成遊戲多於運動,原因有很多,無劃一規則及場地、不能像足球般擁有世界盃這種國家之間相互交流的大賽;加上各國過去亦未有專業聯賽成立,故很難普及至世界每個角落。不過,此運動的愛好者,不想只將它當成一種兒時遊戲,希望將其發揚光大。
美國聯賽系統完善
美國便在2004年,成立了職業聯賽規模的閃避球國家聯賽(NDL),最初僅得4支球隊參賽,進行3循環賽事決榜首誰屬,兼且有其獨有的賽制:將6個球放在中線,哨聲一響便可衝前執起,鬥快搶球後攻擊敵方,與傳統玩法得一個皮球在場上,設有外場球員攻擊內場球員的規則不同。經過幾年經營,NDL漸漸有更多新球隊加入,直至現時,聯盟已合共有19支球隊,賽制亦不斷改良,添加像季後賽般的淘汰賽賽制。另外,不像其他體育聯賽自成一角,NDL賽會還舉辦世界冠軍挑戰盃,邀請其他國家隊伍到拉斯維加斯參賽,對推廣閃避球至世界各地起了正面影響。
根據健力士世界大全,美國的凱撒頓州立大學在2012年舉行了一場閃避球慈善籌款比賽,更創造了長達41小時3分17秒的最長比賽時間紀錄,用了兩天兩夜時間進行,可見這種我們可能只玩10分鐘的玩意,原來有人甚至甘願為它不眠不休。
本地發展日益興盛
香港亦在2008年成立了香港閃避球總會(HKDA),並且仿效外國創辦聯賽,目前一年分兩季進行,去年更有約50支自組的球隊參加。而且,他們還在2010年舉辦首屆閃避球亞洲錦標賽,邀其他國家隊伍參賽,是目前亞洲推廣閃避球最積極的地區之一。其實,香港已在閃避球發展上有不錯的基礎,能否將這運動推廣到社會各基層,除HKDA外,還需要政府及各方努力去配合。
知多啲
歷史:閃避球已有逾百年歷史,起源於英國,在大約1900年流入美國及日本等地。由於這運動多少帶點暴力成份,曾經在美國有一些州份立例禁止了閃避球。
NDL規則
球場:兩隊球員各處於9.1米x9.1米的場區,中間以1.2米x9.1米的中立區分隔。外圍再有約0.6至1米闊的區域包圍,讓球證活動。
比賽用球:比賽用球分兩種:Blockers(直徑22厘米)及Stingers(直徑13厘米),比賽時會放在中場線上,兩個Stingers放於第2與第5位,其餘放置Blockers。
賽例:兩隊各派6名球員出戰,最多4名後備球員,除非出現受傷情況,否則開賽後不得換人;合作隊(Coed teams)上陣球員裏,至少要包括兩名不同性別的球員,公開隊(Open teams)則可自由選擇,可以清一色性別出戰。
玩法:比賽開始前,各球員位於各自場區的底線上,鳴笛後最少一人衝前搶奪放在中線的球,之後所有球員要退回各自的後場,再開始進行攻擊。比賽主要分成淘汰制(Elimination Game)及計時制(Timed Game),淘汰制即被擊中的球員要退場,令所有對手退場為取勝;計時制(Timed Game)是在特定時間內進行比賽,完場時以留在場上最多的一隊為勝。
《蘋果動新聞》新版App已經推出,居家遊行上街上網都咁方便,快啲更新,全民動起來!
立即下載↓↓
【iPhone版】 http://bit.ly/appledailyiPhoneapp
【Android版】 http://bit.ly/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