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停不了的諜戰 - 盧峯

國際Z世代︰停不了的諜戰 - 盧峯

由前中情局僱員斯諾登出逃,洩密引發的風波還沒有完結的迹象,牽涉的國家越來越多,一些長期盟友如德、法、日本、歐盟原來也是監控對象,令美國政府越來越尷尬。
到目前為止斯諾登披露的情報不算爆炸性,對美國情報系統也不致做成內傷。老實說,所有大國政府都有龐大部門監控、監聽、監視其他國家,即使是友好國家也不例外。畢竟國際社會用的仍是森林定律,弱肉強食,自己顧自己。若果未能掌握與本國相關重要情報,便很容易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陷於被動,被殺個措手不及。更何況敵對組織、恐怖組織利用友好盟國較寬鬆的空間佈置攻擊計劃是常有的策略,美國以至其他大國監視盟國動向並不稀奇,只是今回曝光了才讓大家無法下台。

冷戰年代美國對盟國的監控其實比現時更厲害、更無孔不入,特別是歐洲重要盟國西德根本就處於冷戰最前線,是美、蘇交鋒交手的熱點,任何微妙的政治變動都足以左右大局。七十年代初致力推動「東進政策」(Ostpolitik)的西德總理布蘭特(Willy Brandt)就成為CIA主要監控對象,從個人成長習慣到用人到政策細節都詳細蒐集,一方面防止他破壞大局,另一方面也好在必要時對付他。
其他盟國領袖也同樣受到CIA及美國其他情報機構嚴控,例如英國工黨首相威爾遜就被部份CIA情報主管視為跟蘇聯有特殊聯繫,被立案調查,甚至指他能成功上任是因為蘇聯特務機構KGB為他鏟除政敵。其他如瑞典首相Olof Palme及加拿大總理Lester Pearson同樣成為CIA關注的對象。相比之下,現時斯諾登說的監控幾千個電話、電郵、訊息實在是不算甚麼,跟冷戰時代埋身肉搏針對政府最高層的諜戰相距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