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神探伽俐略2:真夏方程式》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蘋影話:《神探伽俐略2:真夏方程式》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欣賞日本推理小說的真正方程式:一定要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1973年8月23日,兩名劫匪因打劫失敗轉而挾持了四名人質,與警方對峙六日,終於投降令事件結束。四名人質事後全部都說同情那兩個劫匪,在那六天劫匪對人質照顧周到。這種同情挾持自己劫匪的行為,之後便被稱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日本的犯罪推理小說有八成以上是利用人類這個症候群而感動讀者或觀眾。這在西方的犯罪和推理小說中較少用的招數,大概西方將正邪看得很簡單,而日本人明白人性一些扭曲的地方,人生也有不稱意的遭遇,對值得同情的犯人的描寫更細膩感人,其中最擅長這類手法的,當然是紅到發紫的東野圭吾。他大部份的傑作都是犯罪者血淚史的寫作方法,《真夏方程式》是他的伽俐略系列主角湯川學著名故事之一,被稱為佈局最完美的犯罪手法《容疑者X的獻身》,是湯川學系列電影的第一部,而這是第二部,同樣是以緊密的佈局、精采的推理,和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為創作根本的小說,算是他最好的幾本小說之一。
導演西谷弘真不簡單,這樣一個算是相當複雜的推理故事,竟然在拍成電影之後,不必花太多的對白,便解釋得明白易懂,比原著還淺白,而又不失原著對罪犯犯罪行為的同情,甚至悲哀。
更重要的是跟其他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小說不同,《真夏方程式》令你覺得甚至不是甚麼殘酷社會扭曲了人性,正因為有人性,有深刻之愛,事情才變得扭曲。很明顯東野圭吾以湯川學為主角的神探伽俐略系列,比其他作品,在犯罪的動機上更接近純真,而不是像《白夜行》之類因外在環境而扭曲了人性的悲哀。
觀眾不只同情犯人,甚至覺得這是應該的犯罪,而又絕對不涉及正義與否的問題。看這部電影的結果是保證你會發現自己患了嚴重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甚至愛上犯罪者。
撰文:仰止

逢周五隨《蘋果日報》附送嘅時尚美容雜誌《add》雖然早已派完;
拎唔到書嘅朋友,可以上番《add》嘅官網 http://add.appledaily.com 睇番足本網上版,除咗有專訪外,仲有好多時裝靚嘢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