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發展商新鴻基地產以近70億元奪得前北角邨地皮,環保觸覺指,規劃署09年曾建議前北角邨地皮應有3條通風廊,最闊一條為50米,但發展商擬興建10幢、高30層一字排開的屏風樓,通風廊更縮減至只有20米,並試圖於本周五到城規會硬闖。環保觸覺批評,新鴻基明顯漠視規劃署的規劃方案,質疑發展商不惜一切只為「賺到盡」。
記者:譚靜雯
環保觸覺昨召開記者會,發言人譚凱邦表示,前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09年要求縮減前北角邨地皮的發展密度,規劃署就地皮提交規劃大綱及構想圖,建議日後項目應興建4幢、不高於80米的樓宇;樓宇間應有3條分別為10、12及50米的通風廊,已獲城規會及共建維港委員會通過。
譚凱邦指,投得地皮的新鴻基地產的總綱發展藍圖顯示,將興建多達10幢的屏風樓,其中6座總闊度135米,當中只有一條6米的通風廊,另4座闊110米同樣只有6米的通風廊,兩組中間最闊的通風廊更會由規定的50米,收窄至20米,將令北角區通風變差。
與規劃方案差天共地
他批評發展商與規劃署的方案差天共地,「原方案只有4幢樓,全部都四四方方,向海單位相對少,但𠵱家將四方形嘅樓拉長變左長方形,等更多單位可以望到海,佢哋為咗賺到盡,咩都做得出,冇哂底線同良心。」若城規會通過方案,等同推翻當時的空氣流通評估及規劃大綱,「好擔心政府睇漏眼,如果城規會跟09年規劃署建議,係唔應該批發展商新嘅發展計劃。」
居於北角馬寶道的林小姐批評,發展商新方案引起屏風效應,令原本人多車多的北角更加侷促,空氣變差。她指今年4月民建聯北角區議員鄭志成與居民開會,向居民解釋發展商的方案比原先的規劃更好,質疑他欺騙居民,「佢話發展商嘅設計一級一級、呈弧形,唔會有屏風效應。」鄭回應時呼冤,指區議會都支持發展商的方案,他當日只是應邀出席居民大會,向居民解釋前北角邨地皮的規劃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