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也很想看見UFO,朋友亦問我為甚麼他們看了很久仍然看不見?我問他用了多少時間來觀天,他回答說差不多兩三小時。當然我只能夠嘆嘆氣並說一句:「繼續努力吧!」
我決定在今期的《飛謀論》中說一下看見UFO的一些方法。差不多所有的研究人員也認同,印第安人和外星人的聯繫的確比其他民族多,他們看見UFO的機會亦一定比其他人高很多。原因就是和他們的生活習慣很有關係,大部份的美國原住民仍然保留晚上觀星的習慣,他們很多仍然居住在遠離人煙的地方,晚飯後仍然會聚在一起,看着佈滿繁星的夜空,而且一看便是看一整晚,更會每一晚也這樣做,因此,你用兩三小時來看,跟他們對比,實在是「天與地」的對比。亦因此,看見UFO這件事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司空見慣不再新奇。
當然身在香港的你不能夠每晚觀天吧,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人陪,沒有心情等等是一大堆理由,邊看天邊看手機更加減低了看見的機會,眼睛的瞳孔習慣了漆黑的夜空,瞳孔開大了,突然看着手機的屏幕光得要命,瞳孔再次收細,再看天也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徹底開大,微弱一點的光或者星也進入不了,加上看不夠三分鐘又要回覆Whatsapp,停在你面前也看不見吧。更加上香港很多地方光害很大,甚至根本看不見天空,因此,大部份的目擊個案也集中在樓宇比較少的新界區或者南區、大埔、屯門、天水圍、香港仔、淺水灣等是目擊熱點,當然,要看見還是要一點彩數。
早兩年在一個飛碟議會中和Laszlo Novak有一面之緣,他除了是一個被外星人虜拐的事主外,更是一位專門拍攝UFO的專家。在議會其間我和他聊了幾句,問了他一些拍攝UFO的心得及經驗。他跟我說用一部有紅外線夜攝功能的DV攝錄機,加上紅外線濾鏡(Infra Red Filters)就可以在日間拍攝到一些大的光球在天上飛動。而有趣的是這些光球在沒有濾鏡的情況下是拍不到的。他把兩部同一型號的攝錄機放在一起,一部裝了濾鏡,一部沒有,一同拍攝一些天空錄像,對比後發現在同一個天空下,有濾鏡的拍攝到光球在雲中飛來飛去及刻意藏在雲中,另一部攝錄機所拍出來的影像則甚麼都沒有。IR filters亦有很多不同的數值,他本人則用IR 850, IR 720 及 IR 950數值的濾鏡互相配合來使用。他個人的一個小貼士是盡量在雲的旁邊找,「它們」很喜歡在雲中躲藏。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個名為賽東拿(Sedona)的地方。一大班從世界各地聚集在一個平原的人,等待着黑夜的來臨,因為伴隨着黑夜的還有天空上的不明飛行物體。他們利用了第三代的軍事紅外線夜視鏡來協助。賽東拿本來就是一個極奇怪的地方,很多崇尚新時代文化的人(New Agers)當賽東拿為一個朝聖寶地。稱賽東拿是充滿能量的地方,當地亦佈滿紅色的奇怪石頭,天然形成的地貌亦非常神秘。攝影專家Kim Carlsberg為世界著名攝影師,在荷里活及美國娛樂圈很多年,攝影工作遍佈全球。1995年她出了一本書名為:《Beyond My Wildest Dreams: Diary of a UFO Abductee》,書中透露了她可能曾多次被外星人虜拐過。1998年她更被多名專家確定她是被虜者。她在賽東拿成立了一個研究中心,並利用極先進科技,使用第三代的軍用夜視鏡進行天空監察(Skywatch)。她說只有使用第三代的紅外線夜視鏡才能看到大量在地球旁邊飛行的UFO,目擊率可高達98%,更可能拍攝到如雪茄形UFO,回力鏢形的巨型飛行物等。由於Kim的方法十分可靠,她在UFO界更加享負盛名。在各大收音機頻道,也有她出現。
(由於改版關係,本欄下周起暫別讀者。)
Profile
卓飛
網上電台節目主持,出沒於香港各大小媒體,妖言惑眾,噏三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