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千萬年木化石 手仔烏卒卒

摸千萬年木化石 手仔烏卒卒

恐龍死後骸骨埋藏在泥土裏,經過長時間變成化石;原來,樹木枯萎後也有機會變成木化石!要認識木化石,不一定要到博物館,座落荃灣、全港首個天然木化石公園正式開幕,細蚊不但可近距離觀賞木化石,更可參加導賞團了解更多!

記者︰高高姐姐

攝影︰輝哥哥

全公園最長木化石:園內最矚目的是這塊來自印尼、長逾25米的樹幹木化石,是二億多年前的被子植物,估計在生時連同樹冠和樹根,約高30至40米,差不多有12、13層樓高!

碳化木化石:細蚊多手一捽,手掌立即變黑!原來這是一塊經過碳化的木化石,因為植物內部含「碳」這種物質,最終未被分解殘留在表面。園內就只有這一塊碳化木化石,十分珍貴,所以細蚊觸摸時也要溫柔點,好好愛惜。

扭曲的年輪:化石上彎彎曲曲的紋理,其實是樹木在變成化石的過程中,受到地殼變動擠壓,原本一圈圈的年輪被扭曲。仔細數數,木化石上有幾百個年輪,證明它是一棵上了年紀的老樹了。

老過恐龍的樹種:這蕨類樹種名叫沙羅,樹幹上佈滿圈圈並非生病,而是分枝脫落後形成的疤痕,這樹種在恐龍未出現前就存在地球,可說是活化石呢!

「鐵」石心腸:這些紅色的石頭不是木化石,而是變質岩,石頭上的顏色受所在地的礦物質影響而轉變,如鐵質就會令石頭變成紅色。

樹木的血管:用放大鏡仔細看,木化石上有很多黑色小點,張武教授解釋,這些小點是樹木的導管,就像人類體內的血管,主要用作輸送水份及養份。

千奇百趣老古董

說起化石,細蚊第一時間想到幾千萬年前,動物死亡後被塵埃、冰、泥、沙甚至火山熔岩迅速覆蓋,最終被細菌分解,只留下骨頭、爪、牙齒等較堅硬的部份,經過數千萬年成為「化石」。其實這種叫「實體化石」的類別,還包括植物的葉、種子和毬果以至整棵樹木。

Q1:木化石是如何形成?

當中過程稱為「礦滲化」,以園內的硅化木為例,當樹木死後,枝幹被水淹蓋,沒有受到細菌及空氣的影響而腐化,水中的礦物如二氧化硅滲入了枝幹的隙縫、小洞,取代了原有的樹木組織,幾千萬年之後,形成化石,看上去就像石頭一樣,但同時保留了樹木的紋理。

Q2: 形成木化石的機率有多高?

機率只有百萬分之一,因此每一塊木化石都異常珍貴,可說是植物界的老古董啊。

★中國著名木化石專家張武教授說,木化石不單是一塊石頭,它更可窺探地球玄機!因為木化石見證了幾千萬年前的氣候變化和地球歷史變遷,可為古生物及氣候等研究提供寶貴線索。

Q3:公園裏有多少塊木化石?

公園珍藏了127塊罕有的木化石,全部來自東南亞,屬於新生代時期的被子植物,即差不多是侏羅紀白堊紀年代末已出現的植物了。

★要深入了解木化石的結構、組織、植物種類等等,就要觀察它的縱切面(左)、橫切面(中)和旋切面了。

免費木化石導賞活動

地址:荃灣楊屋道八號
參加辦法︰於如心廣場一樓詢問處登記
時間︰即日至8月31日逢星期日10:30am至11:30am、12:30pm至1:30pm、3:30pm至4:30pm、4:30pm至5:30pm (每節20名)
詳情: http://www.ninafossilgarden.com
查詢︰2500 7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