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過去了,倫敦街頭那一幕,雖未目睹,卻常在腦海中深思。兩個非裔人當街砍殺軍人里格比,48歲的婦女肯尼特搭巴士路過見到,想也沒多想就下車,打算以自己的急救知識救護躺在地上的人,及至看到兇手在旁,手上還拿着手槍和滴血的屠刀,她就上前跟兇手理論,問他:「為什麼要殺人?」「警察快來了,你一個人要對抗這麼多人,你一定會輸。」「你要不要把你手裏的東西(兇器)給我?」她不是警方的談判專家,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她說她與兇手對話,是令兇手分神,因為就快附近學生要放學了,她擔心兇徒會殺孩子。她說:「我一點都不害怕,殺我總比小朋友好。」另外,有一對母女經過,問兇徒:「我可以幫他嗎?」他們說他已死,但容許她上前看。她上前在屍體旁跪下,一手捉緊他的手,另一手放在他的胸前,為他祈禱。
這是怎麼樣的普通婦女?面對正在瘋狂殺人的兇徒,怎麼可能這樣毫不畏懼。她們是少有的英雄嗎?但怎樣的國家、民族才會有這種平民?我又想到前年被兩部車連番撞倒在地上淌血的小悅悅,18個路人經過,視若無睹,不要說18路人是特例,用雷鋒精神進行了50年國民教育的國家才會有這種路人。
香港人受中英兩種政治文化的熏陶,既不會有肯尼特這種普通婦女,也不會有無視小悅悅的路人。遇到可能關係到整體香港人利益的事,還是有許多市民願意參與,願意走上街頭。愛的反面不是仇恨,是冷漠。關心的反面不是加害,是忽視。勇敢的反面不是害怕,是逃避。成功的反面不是失敗,是放棄。明天,你不要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