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回歸自然,生生不息。隨着紀念花園、海上撒灰漸為大眾接受,近年有社會企業致力推動環保葬禮,提倡傳統與環保並重,為市民提供更多選擇。市民可為環保出一分力,為自己或親友的生命旅程畫上綠色的句號。
記者:李錦欣
每逢提到「環保葬禮」,不少人都會問道:「咁係咪即係薄葬?會唔會好唔得體?」社企環保生命總幹事林珈希解釋,喪禮是人生四大禮儀之一,環保葬禮並不會簡化儀式,而是提倡將葬禮物品重用或改用,「希望可以見到孝道之餘亦都環保」。她以孝服作例子:「好多老人家都話以前白衫白褲用完唔會扔,甚至會着返學,𠵱家香港人物質豐富,反而會浪費咗。」
不建議喪服再用
葬禮物品種類繁多,當中有不少可循環再用,例如擺放在靈堂內的祭幛及白布祭文。林表示:「好多人喺喪禮完咗之後都會扔咗張祭幛,我哋希望可以回收番,再經剪貼就可以重用。」而一般白布祭文則是在白布上以毛筆寫上悼文,「內文基本上一樣,只係下款唔同,可以用白紙寫再貼上白布度,就可以用好多次」。
不少香港人均會為先人選擇壽衣、壽被和骨灰盅,環保生命建議可選擇先人最喜愛的衣服或被,也可在生前為自己選取喜愛的器皿作為骨灰盅,「一早揀定(骨灰盅)嘅話,自己鍾意之餘又可以重用物資」。
至於喪禮上所穿的孝服,包括傳統的披麻帶孝及白衫白褲,「一般白衫白褲入面都係着自己衫,喺守夜同上山嗰幾個鐘着,好多人之後都會立即扔咗,其實好浪費」,環保生命希望推廣重用白衫白褲,也可聯絡他們將之轉贈有需要人士。原任職禮儀師的林珈希表示披麻帶孝在喪禮上相當重要,「因為『披麻帶孝』可以表達到同先人係咩關係,亦表示為某位先人守孝」,故不建議重用喪服。
另外,為免因使用木棺材火化而大量砍伐樹木,環保生命亦推動採用蜂巢結構的紙棺材,或在外國越趨普及的水葫蘆棺材。惟前者始終因外觀欠傳統而較少人接受,而後者則因承重量尚未符合政府要求,暫未能在港應用。
「環保生命」查詢電話:3488 5622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