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BB - 邁克

肉BB - 邁克

遭娛樂版記者指「性向成疑」的男藝人,某天出中環與同性朋友濕平撞啱狗仔隊,隔兩日照片登上報紙,那位購物無名士在標題獲得「肉男」美譽。細讀內容,發現這稱號是循序漸進的,首段甫登場,面生的他被稱為「有肉地嘅男士」,熱身後贅字如脂肪般消失,下一段簡化成清爽的「肉地男」,再後來熟絡到連「地」都嫌多餘,才修成「肉男」真身。你看,誰說香港是寸草不生的文化沙漠,小小一個娛記隨手寫篇報導都有紋有路,其精緻入微師承曹雪芹,假如不久的將來血拼故事發展續集,主角大概會結合潮語榮升「肉BB」。
以往贒肌男純屬擒青基男專業,視雄性皮毛若無睹的港胞普遍對他們產生興趣,我認為是電視台選先生的功勞,麻甩佬除衫這種原本核突的畫面忽然鍍了金,肉彈的行當不再被艷女獨霸,兩性平權終於向前大躍進。早前美國連鎖成衣店A&F在雪廠街開檔,召來赤膊男通街賣肉,隨身散發的濃濁香水味固然改寫了「臭男人」的定義,成世無緣和健身男作親密接觸的尋常百姓也上了寶貴一課,透過鋪天蓋地的宣傳圖片認識什麼叫做「人魚線」。貨比貨之下,眼界自然開闊,「型男」「猛男」這類籠統的名詞落伍了,人肉巿場展覽品的等級越分越細,君不見那篇成疑男攜肉地男消費的報導,提起前者未經證實的密友和新歡行街,冠上的稱呼是「大隻仔」麼?佬和仔絕不混為一談,壯和型河水不犯井水,男性肉身書寫從此邁入新天地,有志向這方面埋手不能不打醒十二分精神。鹹肉莊的識途老馬,還嗅到「肉男」其實是「熊」的代號,可惜圖片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