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志光報道】無論是「居者有其屋」或「居者有其所」,擁有屬於自己的安樂窩,就算再小,也一直是香港小市民的夢想,但兩任特首的房屋施政,卻使小市民安居之路越見漫長得不見盡頭。十年前香港負資產滿街,市民上街聲討推冧樓市的董建華,現在梁振英上場一年,港人仍然居不易,連番使出狠招壓市的梁振英,今年7.1勢受民意大審判。
「盲搶地」濫竽充數
前立法會議員、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表示,市民對房屋問題的怨氣是累積性,近年樓價急升,是因為土地供應不足,政府現時只可以「買時間」,以稅務措施壓抑需求。對於政府越出招,樓價越升,這反映梁振英在改善房屋政策方面的成效不高。
董建華在位時,領略到樓價下跌觸發民憤,足以改朝換代的痛苦滋味,因此曾蔭權接任後「懶」理房策,沒有為未來房屋政策作長遠檢討,連續五年的施政報告,毫不着墨或隻言片語觸及整體公營及私營樓市,可說是近年樓價暴漲的源頭。
至2010年,眼見樓市升勢漸見失控,民怨開始升溫,曾蔭權才處理房屋供應問題,提出全港覓地、維港外填海、開發岩洞等增加土地供應等建議,曾蔭權落任前,又正式宣佈復建居屋。供應難以在短期增加,政府在2010年開始以增加印花稅及各項收緊按揭貸款要求,作管理需求的手段,該年年底更推出額外印花稅(SSD),可是對樓市升勢已顯得束手無策。
上任一年的梁振英,在長遠房屋及土地供應策略上,基本沿用前朝擬定的方向,沒有太多新思維,不過在中短期供應上,卻顯其狠勁,除即時取消勾地機制,全面掌控推地時間及數量外,本年度的賣地表,竟納入22幅未完成甚至未開始規劃程序的土地,被質疑濫竽充數「盲搶地」。
交投劇跌樓價乾升
另又取消前朝「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計劃,將有關單位作遠期樓花,即時出售外,又推行合資格白表人士購買居屋二手市場單位;需求管理上亦變本加厲,去年底推出加強版SSD及買家印花稅後,今年初正對所有物業買賣加徵雙倍印花稅,僅沒持有物業者可幸免。然而,在一連串行動後,樓市卻出現「交投劇跌,樓價乾升」的怪現象,港人受盡無能房策折騰,面對外圍經濟不穩,陷入負資產陰霾揮之不去。
李永達批評現屆政府「諗得太簡單」,以為在啟德「起兩幅港人港地」,便可解決需求。因為土地供應只有持續及不間斷的增加,才能對長遠樓價起穩定作用。他說「港人港地」態度正確,政府應建更多公屋及居屋,讓更多港人擁有自己的居所。他指土地供應在前特首曾蔭權任內一度大幅下降,梁振英上任後要追回之前的部份供應。遇上低息及供應不足,令樓價不斷急升,但在新供應未到,政府完全束手無策。李永達預期,美國非常有機會明年加息,樓價再升機會很微,梁振英隨時重蹈董建華覆轍。
「梁做得唔好」
張先生(運輸)
「我覺得梁振英做咁多嘢都係想搞冧樓市,不過過去半年仲未出到力!」
莫小姐(理財策劃)
「今時今日嘅香港政府係弱勢,我覺得佢(梁振英)做得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