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力】隔周六刊
近日,報載有媽媽因為兒子考試期間沉迷電腦遊戲,一怒之下沒收電腦。豈料兒子留下遺書,跳樓自殺。這誠然是一宗慘劇。記者訪問專家,竟然建議父母不要太看重子女學業。這只是削足就履,事實很難擔保年輕人不因別些事情不順意而自殺;父母發現子女長大過程,因缺乏教養而變壞,這和自殺也沒太大分別。
日前,在班上問學員,如何和父母度周末,不少面有難色,承認時常為遷就父母而飲茶,雖然討厭酒樓嘈吵,更不想進食太多含膽固醇的點心,但是估計父母不喜歡西餐,於是每個周末,都似在受刑。有些甚至訛稱沒空,避開和父母見面飲茶。當我問他們父母其實需要甚麼,也有不少明白他們可能只想見見子女,逗玩孫兒,吃甚麼倒沒關係。
嘗試了解家人需要
如果在上述事件中,當事人能問清楚對方需要,兒子為甚麼時常玩電腦遊戲,是否父母陪伴不足,又為甚麼不温習考試,學業方面是否需要協助,而不是拿走電腦了事,慘劇或者可以避免。如果子女明白父母心意,除了上酒樓,着實還有很多活動,甚至只在家中,閒話家常,老人家已十分開心。
一般人處理衝突,可能會迴避,不少夫婦就因為想息事寧人,以忍耐應付和配偶的分歧,久而久之,關係疏離,只要碰到導火線,就不能收拾。如果採用調解技巧,找出雙方共通點,沒有哪個家庭成員不想家庭和睦,再探討各自需要,只要找出兩人均接受的解決方案,問題自然解決。如果自己做不來,可找調解員協助,不必迴避和妥協。
撰文:香港調解聯盟副會長繆少群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