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則鳴】
九龍灣一幢工業大廈一個由地庫通往宏泰道的逃生出口,疑遭人封閉改作一間士多經營。屋宇署承認已檢控業主,被告也認罪及承諾拆除。管理公司則將事件交律師處理。有議員提醒商戶,在工廈經營店舖前,應向業主查詢該店是否得政府准許作店舖之用。
記者:余睿菁
讀者為九龍灣宏開道順發工業大廈的一位租戶,他表示該大廈原有一個地庫,並設有兩個出入口位置,但去年9月,他發現其中一個出入口被人利用木板封閉,改建為「17號B」地舖經營士多。他質疑該士多屬非法僭建,故分別向屋宇署及消防處投訴,惟僭建問題一直未處理,擔心一旦遇上火警,後果堪虞。
本報曾聯絡上述地舖的士多,自稱負責人強調舖位是他們的物業,屬私人地方,亦沒有進行過任何僭建,經過政府部門的查察亦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順發工業大廈管業處表示已收到屋宇署通知,該署亦於5月中向單位業主發信要求還原,另管業處也安排律師跟進事件。
記者在土地註冊處索取順發工業大廈的買賣資料,發現並無「17號B」地舖的資料。
屋宇署表示上址大廈地庫由倉庫改為商舖用途,原設於地庫通往地面的兩道防護門廊被拆除,令樓宇失去阻遏煙火蔓延的能力,其中一條通往宏泰道的樓梯被封閉,地面出口則被改為士多,嚴重妨礙走火通道,違反建築物的防火及逃生途徑設計規例。該署於去年10月向業主發出法定命令,要求於指定限期前拆除僭建物,惟業主不從,故已提出檢控及展開聆訊,被告當日認罪候判。
消防處則指已派員到上址巡查,發現大廈地庫通往宏泰道出口樓梯被疑違規加建的木板所封閉,而地下出口的位置則被改作店舖用途。一般情況,處理樓宇改動用途的部門會先諮詢該處的意見,但上述情況,該處並未接獲其他部門之查詢。
開業前應先諮詢專家
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議員謝偉銓表示,在一般工廠物業經營店舖,有可能違反地契或城規用途限制,有關業戶應向業主要求提供政府准許作店舖的文件,或向相關專業人士查詢。
檔案編號:0314026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