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電影導演盧鎮業,作品一直關注社會邊緣群體。上月初的藝發局頒獎禮,他領獎時乘機讓參與工運的碼頭工人阿四上台發言,批評政府在工潮期間辦事不力;搞寸派對,背後無非喚醒在坐諸位:藝術源自社會。
誰想到盧鎮業十年前是另一人。甚少參與社會政治,大學時代修讀電影,以為畢業後到無綫當PA,差點淹沒在主流。如今他覺醒,藉文化層面介入政治,冀一點點衝擊受眾,引發反思,繼而投入社運,為迎接一場世界變革做準備。
撰文:蔡濃志
攝影:許有達、蔡家輝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政府推藝術 表裏不一
細看盧鎮業(小野)輪廓面相,眼細、單眼皮、笑時腼腆,略帶儍氣,似鄰家男孩多於社運分子;或許如此,他在台上領取「藝術新秀獎(電影)」時才能臨場發難,讓阿四來到台前,殺藝發局個措手不及。其實早於半年前,藝發局來電問他是否接受提名那刻,他已決定搞這場大龍鳳,最初計劃與幾位同獲提名的藝文界友好領獎時一起行動,豈料最終只有自己獲獎。「公佈結果嗰陣就知瀨嘢!」
頒獎禮前兩星期,眼見碼頭工運仍未完結,小野和朋友靈機一觸,將馬龍白蘭度1973年杯葛奧斯卡頒獎禮一事照辦煮碗,當年馬龍憑《教父》奪影帝,讓人權分子Sacheen Littlefeather代領及發言,藉以控訴美國電影業歧視美洲原住民。
「騎劫」頒獎禮片段即晚於facebook瘋傳,網民擊節叫好,但小野承認從公眾層面出發,此舉意義不大,但總算向本地藝術工作者展示一個訊息,「想話畀佢哋知,藝術本質無辦法離開生活同社會。」藝發局以獎項讚揚藝術工作者,反過來令他們脫離社會,「我見唔到藝發局表揚咗呢啲人,藝術發展會好咗。佢哋將來可能變『精英』,之後越爬越高,作品越玩越high,唔記得佢哋最初嚟嘅地方𠵱家變成點。」
更甚者是向政客靠攏,比藝圈精英化現象更差。去年梁振英競選特首期間,有本地藝術家參與其形象設計工作,但對方竟說此事跟政治無關,「咁講好不負責任,以自己嘅創作力為CY包裝形象,等於佢自己向市民推介CY,CY𠵱家做到特首,佢又點能夠話自己無份呢?」
政府推廣本地藝術表裏不一,亦見虛偽,像「起動九龍東」加快區內轉型,廠廈改建令租金飆升,不少剛投身創意行業的畢業生,為捱貴租於區內開製作公司,只能妥協,密密接商業性工作,創作時間變相減少。「政府引導出嚟嘅呢種生態,搞到好多人畢業出嚟做唔到藝術創作,然後就話大家好辛苦,頒個獎畀你,話係榜樣、精英,成件事好虛偽,頒呢啲獎好無謂。」
十年轉變 幾個女人
現在的小野,既是獨立電影導演,也是社運分子,積極關心社會議題及邊緣群體,但十年前他對政治、社運及電影幾近完全無知,03年七一50萬人上街,他質疑。「我嗰陣時都仲有『咁樣出嚟遊行有用咩?你都要畀機會政府』呢種諗法!」
十年後,小野判若兩人,促使他轉變的關鍵人物恰巧都是女性。大學老師許雅舒是獨立電影導演,3年前建議他將講述五區公投的劇情短片《春夏之交》拍下的片段製成紀錄片《那年.春夏之後》參展,記錄公投期間某些人的社運步伐,「搞社運係關注邊緣化嘅人,但其實佢哋本身都係俾人邊緣化。嗰陣時先覺得自己係一個導演,開始去理解獨立電影。」
女友是其二,她是學聯副秘書長何潔泓(Willis),因碼頭工運榮升「社運女神」,他倆在守護菜園村時認識。「我同佢參加社運唔係純粹為拍拖,我哋係同行者,經驗係共同擁有,會互相分享諗法。」Willis經常置身社運前線,小野從旁提點,亦提醒她要判斷遭拘捕的成本,「同愛港力衝突搞到俾人拉就唔值啦!」
由不參與社運,到懂得分析策略,轉變的原點,得由那些年的中學會考說起。
第一年會考僅十分,當時小野跟一位女同學過從甚密,他追求多時,雖沒一起,但她的話猶如明燈,令小野最終決定自修,考獲17分,升讀預科,遇上教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女老師,她負責六四周會廿多年。「年年搞,全校學生都去,先知原來六四係咁勁揪!」那位老師着小野將六四片段剪輯播放,看着零碎的片段,小野兩眼發直,「對我嚟講成件事真實咗好多,一具具屍體喺螢幕出現,係要好直接咁面對佢哋。」其後老師還帶他和其他學生出席維園燭光集會,第一次在場,心情激動,「心態上覺得我終於嚟過一次,係好shallow(膚淺)嘅,第二年已經無去。」
預科兩年,校內老師經常讓他參加短片比賽,中七高考前夕,他和幾位同學參加環保短片比賽,冠軍可以去日本交流,「所以就算考Mock在即,大家都為呢個目標狂chur!」結果勝出,如願到日本。「當時其實唔係特別有興趣或者熱愛拍片,但呢個經驗令我知道拍嘢有機會成為我謀生嘅工具,因為我成績唔好。」
為愛情 放棄幕前
謀生,是昔日小野選擇人生路向的路標。高考前夕大學揀科,首選護理學,我很詫異。「因為要搵錢!」及後成績出來,肥了一科物理,加上早前拍片得獎有所啟發,最終入讀城大創意媒體副學士課程,累積鑑賞和閱讀電影語言的能力,但拍片對他來說仍是功課,畢業前自導自演一套關於六四的短片《打還打,唔好打頭》,事後有同學輯錄成碟,送給電影業界,讓他遇上麥曦茵,「係許雅舒老師畀隻碟佢嘅,佢認出我有份拍《前度》,又覺得套講六四短片對佢好震撼,最後先知我就係導演!」
機會來了,為麥曦茵執導港台劇集《幸福的旁邊》,講姊弟戀,小野飾演男主角「表弟」何彥君,女主角是楊淇,勇敢求愛的「表弟」甚搶鏡,播出後瞬即擁有一班女粉絲,小野笑指在粉絲眼中他與韓星屬同一類,「有次喺朗豪坊行街,無啦啦廣播話要緊急關閉,嚇死我,問人先知韓國《Running Man》(RM)嚟拍節目,跟住遇到個擺明係等緊《RM》嘅妹妹,佢望住我話:『嘩,盧鎮業呀!』。」
幕前跑出,港台邀拍劇,蒸餾水和信用卡邀拍廣告,他卻統統推掉,因Willis對此不滿。「插到我飛天,唔鍾意我做明星,唔鍾意我可能成為一啲女性嘅性對象,即係妒忌!」知名度畢竟存在,小野說他的粉絲因此去看他的獨立電影作品,「喺內地好犀利,佢哋係有一堆人唔係睇完就算,係會form一個group交流,從而關注多咗內地社會、政治同經濟,呢種文化資本同公共性,我係覺得舒服嘅。」
取社運棄長工
為愛情棄當演員,社運與打工,兩者都要長時間投入,他又如何選擇?去年年初他加入香港衛視,製作專題節目《移軸人生》,兩個月後遞信。「我覺得自己應付唔到咁密集嘅工作,頭兩集好有火去搞,去到第二個月中後期已經跌watt。」幾百萬未開頭?實情父親巴不得他安安穩穩有份工。父親曾借題發揮,叫他兩年事業沒起色就得找工作;訪問當日,小野在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的短期教席剛好完結,「呢半年喺城大教書好開心,𠵱家教完喇,佢(爸爸)嗰種渴望你搵工嘅樣又會走番出嚟。」
父親在建築物料公司當推銷員,母親亦有正職,小野剛出世的日子,兩口子打工,本屬小康,後來弟弟出世,4歲時不幸罹患出血性腦中風,好轉又再復發,至20歲仍要做手術,這段日子對盧家衝擊極大,「呢件事對阿媽嚟講係幾折磨,細佬出事無耐佢就辭工,得番老竇養家,醫療費好貴,所以望落去就小康,但由細到大,感覺上經濟都唔係幾好。」
父親當年無得揀,小野慶幸現在可以走自己的路,而他的改變,某程度上是為未來世界一場變革做準備。「世界各地有好多新嘅社運方法,係為咗呢個變革嘅出現做準備,我利用文化介入政治,希望令佢哋反思,當衝擊不斷累積,佢哋自然會行動,投身運動,加快變革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