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7.1,港人集結前所未見的公民力量,喝停惡法,展現了「香港(也有)好聲音」。同時,年輕的一代自六四之後,再一次大規模的參與社會運動,不但接下已然老化的民主棒,且同時踏上維權爭義的漫長鬥爭路。面對荒謬的社會現況及顢頇無能的政府,選擇沉默冷待似乎已不是良計,初生之犢的新生代已然承先,我們既是過來人更不能落後。
尤其今日,我們面對大話連篇且不以為恥的語言偽術當感厭倦;再者對日漸萎縮的新聞自由,以及與日俱增的白色恐怖同樣憤怒;更不用說對文革式批鬥的愛港力量完全發癲。而現有被蓄意扭曲,不公不正的政治制度根本無從反映民意,反之卻能充份下達京意。我們若然錯過了剛剛舉行的演藝學院畢業禮,未能學似畢業同學在台上親自向偽首以交叉手勢,以及倒豎拇指說「不」,那麼7月1日,我們的雙腳就是代表市民發聲的最佳渠道。
爭真民主及堅普選
至於建制派舉辦的「冇卵」音樂節、微恩毫惠購物節,其他大大小小的維穩載歌載舞活動,以至創業講座?!真係無所不用其極,如果以為用這些低智手段,務求分散市民注意,減少遊行人數,那未免太看不起香港人,以及低估了市民遏抑了多年心中的憤怒。
其實對我而言,7.1和六四沒有一樣,現在承載的已經不只是初衷。前者當年反的是廿三條,今天爭的是真民主和堅普選;後者當日反的是屠城政權,今日爭的是歷史公道和嚴拒「河蟹」的城池。所以有人詬病形式化、儀式化,這都不過是一些「具體」的表現,無關痛癢,重點始終在於透過實際行動去維護個人信念。情況猶如基督徒每星期都會番教會作崇拜,回教徒更要每日數次向聖城膜拜,這不是例行公事,而是堅定信仰的過程。
縱使過去十年,我亦有不在遊行隊中的日子;過去廿三年,也有未能手執燭光的晚上;人生這麼多年,更多的是想苟且偷安,得過且過。猶幸每年總有這「大時大節」,一個最好的機會讓人重新「決志」抖擻精神,方能為一些經年飽受恐嚇的「信念」繼續抗爭下去。
據天文台預告,7月1日該是烈日當空,氣溫高至33度,不過仍然無阻我那位既貪靚、且姿整的小秘Joycelyn的一份熱血,她還矢言走足全程,撐到底。她平日行山,都未見如此拼勁。
可見偽首過去一年「不會自滿」的成績表,實在激盪人心。既然小秘也「迎難而上」,我這位主席更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今天除了7.1,沒啥好記,大後天除了上街,沒啥好做。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