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環保,死後又如何環保呢? 在寸金尺土,人口密集的香港,墓地和龕位難求,有從事殯儀業的年青人開發了自選服務網頁,客人可省去繁文縟節;亦有慈善機構推出環保棺木和環保紙紮,惟價錢昂貴,暫時仍未普及。
在澳洲唸書後返港,從事家族殯葬業的William,今年32歲,回想小時候在舖頭「打躉」,在豎立的中式棺木間玩耍。現在舖頭以西式棺為主,用來火化,其中三至四成客人,會選擇將骨灰撒到花園或大海。不但埋葬方式從簡,儀式也免了,他設立了網站「火葬社」,一些理所當然的出殯配件和儀式,如吉儀、壽衣、大相等,客人按需要逐項付款,「我睇住呢行咁耐,都以為有張相先拜,冇理由對牆拜,但有客人自己帶個iPad放先人相,拜完就拎返屋企。」明碼實價的新生意方式得到好評,每月平均有5至6宗生意。
反觀2006年已推出的環保棺,銷情未見理想,主要原因是造價貴,長生店一般不會推廣。東華三院殯儀服務行政經理樊昇倫指,「人手造手工貴,成本起碼貴兩成;但我哋鼓勵人環保,環保棺賣平過木棺一成,依家佔所有生意宗數兩成左右。」環保紙棺以蜂窩紙板製,負重可達150公斤,燃燒時間和所產生的廢氣也較少,售價由6000至2萬元不等。
William表示,買環保棺的不少也是先人意願,「有客人生前好環保,甚至問可唔可以唔用棺材,包住就燒?但食環署條例唔畀,一定要有個棺。」愛爾蘭有殯葬公司推出火葬租棺服務,將紙棺材藏在租來的木棺材內,火化時只燒內層的紙棺,環保、省錢又得體。但這些環保殮葬法,來到中國人的社會,會不會有違傳統和不吉利?堪輿學家麥玲玲說,「中國人相信,葬落地下,立咗碑,有天線接收唔同嘅嘢,就會對同樣有血脈嘅人有延續性嘅影響,火葬其實冇呢個影響。」她又指,環保葬要以先人意願為大,若先人希望為地球出一分力亦無不可。
記者:程詩敏
攝記:林寶益
愛地球 齊齊Go Green: http://green.appledaily.com/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