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最好一年」 - 林夕

「今年是香港最好一年」 - 林夕

十年前的七一遊行,沒有人會想到有五十萬人參與。不過,真有那麼難想像嗎?現在回想當時,早在一星期之前,已不斷有人問,你去不去,要去一起去,邀約之多,幾乎不知該參加哪個團隊。每個人都忘記了當評論員旁觀,沒有問對方你有什麼訴求之類,而忙於相約身邊人組隊。
民陣蔡耀昌追憶2003年3月時,預備七一遊行主題,以23條做主打,正擔心23條牽涉太多技術性細節,以為民間不了解,反應不夠直接,更適逢沙士,更沒有人輕易外出。因此,先是擔心,後是意想不到。最後,結果出來,蔡事後評估,可能正因為沙士期間停課,學生們得了空,於是多了上網時間,在討論區流連,於是積累了人氣,於是就……。
學生上不上學,都會上網,上討論區的又不一定會上街,蔡的分析有多離奇,就算了。看完那訪問,只覺得遊行搞手與反遊行搞手思維竟相似得驚人。會上街的人,都並非無所事事,又沒廉價演唱會可去,又沒零售優惠,沒有節目才上街去。
那根本不是個選擇題,不是日曬就是雨淋,沒有人當這是假日眾多節目中其中一個選項。所有意欲減低人數的活動搞手,越動這心思,越鼓動正常人的反叛欲。這些鼓吹不搞事的搞手形象,本身就是個賣點,看了這些面目可憎之人,就是要搞點事給你們看。遊行搞手有時也不必在主題上想得太多,上街的人心情很單純,就是要上,但是訴求各有不同,也不一定只根據你主打的題目對不對自己的胃口,人數能破紀錄的,不能靠單一議題,必然是在五濁混世中樣樣都不成樣子,再不上上街,就憋死了,再不上,就連街都沒得上了,只可以逛商場又買不起任何東西了。
遊行搞手的呼籲,有時還真比不上那些反面宣傳。大地產商一句:今年是香港最好的一年,如此冠冕堂皇,有效過悲情催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