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司機昨午駕駛石油氣的士往北角渣華道一氣站加滿氣後,車底近氣缸位置突傳出「嘶嘶聲」兼噴出白色煙霧,懷疑氣缸漏氣,慌忙與職員合力將車推至站邊,待石油氣自行漏足4小時後,再射水稀釋及召拖車拖走,但無報警,幸無釀大災難。專家則指石油氣缸堅固無比,估計是喉管漏氣,但石油氣易燃,司機做法欠妥,應立即報警處理。
記者:鄭大康
現場為北角渣華道東方石油加氣站,昨日中午12時許,據稱一名司機駕駛市區石油氣的士往站頭加氣,以300多元加滿約74升氣缸。惟入滿氣後,司機與一名男職員卻聽到「嘶嘶聲」,查看下赫見車底近車尾的油缸位置噴出白色煙霧,兩人懷疑氣缸漏氣,慌忙夾手夾腳將的士推至站邊停泊,待的士慢慢漏氣。
約4小時後,兩人相信氣缸石油氣漏完,職員開水喉向的士車底氣缸位置射水稀釋石油氣,司機則自行召拖車將的士拖往車房維修,幸無釀成大災難。
應每月檢查一次
據職員稱,當時附近無明火,亦及早發現事故,並無影響站內運作,故無報警及通知消防,但他指事件不常見,過往大多是加氣位的螺絲鬆脫而漏氣。
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稱,石油氣氣缸由合金及不銹鋼重金屬製造,十分堅固,估計並非石油氣缸漏氣,而是連接氣缸至引擎的喉管破損而漏氣,惟石油氣易燃,若遇高熱及火種隨時着火,即使堅固氣缸因着火而爆炸的機會微,仍應即時報警,自行放氣並非明智之舉。李續稱,司機亦應每月檢查一次的士,運輸署亦規定氣缸每年要大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