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不民主,造就特權階級,令普羅大眾被剝削。財團受惠於不民主的政制,保障工人的法例和政策難獲通過。過去諸如集體談判權、標準工時、17天有薪勞工假期、全民退休保障等議案,通通被功能組別否決。小圈子選舉產生的特首梁振英當選後,更公然背棄了競選時的勞工政綱,「推動標準工時立法」的承諾,在施政報告中變成成立委員會尋求共識及研究;另一政綱「逐步降低強積金僱主供款與遣散費對沖的比例」,更消失得無影無蹤。現時政府的產生方法既由工商界及財團主導,如不改變這個政治制度,根本難以扭轉現時向財團傾斜的政策。
工商界及財團極力反對普選,說穿了,就是擔憂會喪失目前享有的種種經濟特權及可任意剝削工人的僱傭模式。碼頭工潮期間,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曾高調指摘職工盟:「李卓人帶埋一班人嚟做世界!」他本人作為打工皇帝,年薪在過去十年由1.2億元增至1.7億元,增幅高達43%;至於為他服務的外判工人,工資卻低於1995年的水平。由2003年至今,我們經濟增長超過四成,但實質工資卻原地踏步。相反,大企業大財團就賺個盤滿缽滿。
因此,爭取普選及政制民主化,關係到每名打工仔女的生活。由港大法律系戴耀廷教授倡議的「佔領中環」運動,就是爭取普選的一個有力武器。我們需要將民主的理念結合民生議題,才能令佔中運動遍地開花!
佔領對勞工來說並不陌生,近期碼頭工人就發動在罷工期間佔領碼頭一帶及長江中心40多天;2007年扎鐵工人罷工36天期間佔領馬路,封鎖地盤;2008年維他奶、屈臣氏、雀巢工人罷工佔領廠房。當工人理解到「佔領」是為重奪尊嚴,爭取權益,便會果斷地行動起來。
記得03年七一大遊行後,民陣隨即在其後的首個元旦日,發動了另一場打正旗號爭取民主政制的大遊行。當日,職工盟與勞工、基層團體拉起了「民主為民生」的旗幟,在一片倒董聲音之中,期望可以帶出民主必須扎根基層的理念。十年之後,社會上經歷了不同的抗爭運動,證明「民主為民生」是民主運動的力量來源。今年七一,為了尊嚴及公平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走上街頭。
蒙兆達
職工盟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