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輕功帶上飄 夜中環卧虎藏龍

專題:輕功帶上飄 夜中環卧虎藏龍

每逢周二晚,一班中環人齊集天星碼頭,卸下西裝,解下領帶,參與由美國傳入的古怪運動「走扁帶」。眾人在縱橫交錯的扁帶上行走、翻斗、練瑜伽;《神雕俠侶》小龍女睡在繩上,這裏也有人躺在帶上,雖然你未必美若小龍女,但走扁帶確能令身材健美。
記者:中環特工隊

走扁帶原名Slackline,中文稱走軟繩或走繩,是一種能夠鍛煉身體平衡能力的運動,由登山者從走鋼線運動的基礎上改良而來,行走過程中極不穩定,非常具挑戰性。
活動發起人Andy任職撰稿員,是中英混血兒,曾在公園走扁帶而被驅趕,於是來到中環九號碼頭對開空地,這裏既沒管理員阻撓,又有簷篷擋雨,是巿區最佳之選。後來在網上組成聯合國兵團,「我哋有律師、機師、騎馬教練、教師……來自芬蘭、墨西哥、加拿大等唔同地方」。

夜幕低垂的中環角落,Ricardo由扁帶躍上半空。胡智堅攝

發起人Andy喜歡中環碼頭無王管。

Martijn十分享受走扁帶這玩意。

中環人Michel閉上眼睛尋找平衡點。

站穩帶上最困難

荷蘭人Martijn從事銀行有關發債的工作,在中環上班,這夜雖然下着大雨,氣溫還是悶熱,所以他先在公司除掉恤衫西褲皮鞋,換上運動裝束才到場,「去年年尾開始玩,第一步,即是能站穩在扁帶上是最困難的,我花了12個小時才能辦到。走扁帶可以提升平衡力,對我另一個愛好越野跑有幫助」。
Andy指出,走扁帶很講天份,有些人玩半個小時,已可自如地行走扁帶了,言下之意,Martijn天份平平。
Michel來自加拿大,現於交易廣場的加拿大魁北克移民局工作,因傷放下玩意幾個月,這天在扁帶上面走了幾步又掉下來,「我喜歡參加網上活動認識不同朋友,之前也試過玩網上約會」。另一位中環友是Jonny,在中環一間補習社上班,玩了一年,說越玩越上癮。

Nana第二次玩扁帶,已能夠平穩行走。

山田健太在現場玩得最精彩,一連串動作乾淨俐落。

玩家在帶上擦肩而過,give me five!

「初玩令人沮喪」

衣着性感的Nana是印尼人,這夜是她走上扁帶的第二個夜晚,「初玩真的很令人沮喪,因它並不容易玩。但我已進步不少,要花很多苦功呢」。另一女將Vicky說,這玩意可以全身運動,令身材健美。
日本人山田健太是狂熱分子,每周至少玩一次,今次來港出差,不去蘭桂坊蒲吧,反而來中環碼頭走扁帶。他有一年半資歷,可以做出多個高難度動作,坐在扁帶的他,一個起落便穩站上面,再翻筋斗落地,過程乾淨俐落。這時隊長Andy又有話說,指現場是石屎地,玩高難度動作很危險,如果地面有厚墊,或者在草地上則較安全。
走扁帶類似走鋼線,只是扁帶用尼龍及聚酯製成,而且一般參加者不會在高樓大廈之間持竿行走,但外國也有高繫上安全帶,在兩個山頭在海峽之間綁扁帶行走。

玩家不停追尋新花式,Diana單腳站在扁帶上已屬小兒科。

有助提升平衡力

這項活動裝備簡單,每條扁帶約1,000元,分不同彈力、長度、寬度,例如寬度有一吋和兩吋之分,而兩吋未必比一吋易走;長度則由約10米至20幾米。沒有扁帶的人須繳交20元,捐給「成長希望基金會」。可以赤腳遊走帶上,但在上面彈跳則最好穿鞋,記者赤足一試,雖有猛男攙扶,也不易站穩,搖晃幾下,返回地面隨即天旋地轉。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走扁帶有助提升平衡力,鍛煉全身肌肉協調,而受傷風險則視乎難度而定,最好有保護墊或安全帶。

小龍女以繩為床,走扁帶也有這招。

不同國籍人士聚首一堂走扁帶。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