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沙鷗 - 陶傑

天地一沙鷗 - 陶傑

七十年代,香港中產階級流行閱讀美國作家巴克的寓言小說「天地一沙鷗」。小說講一隻海鷗,熱愛飛翔,牠不甘於孤獨,引領一大批海鷗尋找自由。
「天地一沙鷗」富有教育意義,香港七十年代的繁榮,雖然由港督麥理浩領導,在另一層面「天地一沙鷗」激勵了香港的小資產階級,除了賺錢,還有其他的追求,為香港人的身份和宗旨,開拓了心靈的服務。
這位美國小說家不止這部名著。對於人性,巴克不僅看到光明,還洞悉黑暗,他還有一句名言:「良心是什麼?良心就是在自私之中量度誠實」(Your conscience is the measure of the honesty of your selfishness )。
人性基本自私,但人的良心,是自私的海洋中心的一小片綠洲,叫做「誠實」。大海汪洋,是一定有的,但人的良心與自私對抗,憑苦海上的這個小島。
人人都認為,鄰近地區是一個良心泯滅的國家:有毒的假食品、污染的生態,小女孩被車撞倒,無人救援,不,不要干涉他們的內政,隔一河而遠觀,那個地方,只見無邊的大海,而無島洲。
巴克這句話跟佛家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有異曲同工之處:人性的自私,匯聚成貪婪,貪婪而生妒恨,極度的自私,言而無信,盲目追逐金錢和奢侈,亦即「發展是硬道理」的「GDP主義」,漸漸,一個自稱「三千年文化」的古國,誠信一無所有,公義泯滅,良心蒸發,本來的綠島,被不斷增長的GDP,也就是一片房地產、商場、歐洲名牌,全部淹沒了,看不見一寸綠洲。
香港本來是孤懸苦海外的一個漁村,因為英國的殖民,在鄰近地區的「文革」紅海洋裏,獨善而得保一座綠島。「當家作主」之後,因為「自由行」的排洪,消費的熱資,幾將香港淹沒。所謂「水為財」,許多香港的中國人本來感激無道,但發現房地產上漲,人漸淪為水裏魚蝦,成為鯊群的食物,現在有點後悔。
在一個亂世裏,我想起巴克的苦海,敬佩他奮起的一翼健翩,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