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肥媽」教人用$44買三文魚頭、魚骨煮出兩餸一湯;但有日本食品批發商,每月卻將約400條三文魚的魚頭及魚骨腩,丟到堆填區,該公司負責管理凍倉的經理,深受深水埗明哥啟發,向老闆建議捐出食物,結果獲力撐,定期將食物送到慈善機構門口。
記者:廖婉薇
捐出三文魚的,是本港一間大型日本食品批發公司,主力售賣刺身和壽司;為免被指博宣傳,不願公開公司名字,老闆也拒絕出鏡。
該公司物流部經理盧樹堅,負責管理冷凍貨倉的存貨。他指出,公司每周開近百條三文魚,但只選用最靚的部位做刺身;剩下的魚頭和魚骨,會放在凍倉冷藏等候運往堆填區,平均每兩周「清倉」一次;每次約丟200份魚頭魚骨,但魚骨還黏着很多肉。他皺着眉嘆道:「雖然係下欄貨,但仲食得,就咁丟咗真係好嘥!」
效法明哥派飯善舉
早前,盧看到《蘋果》報道明哥派飯的善舉,深受感動,「我真係好敬仰佢!想學佢咁,對社會做啲嘢!」便想到效法明哥捐食物,膽粗粗找老闆商量,獲老闆支持。「我哋連運輸、送貨都包埋,諗住幫呢啲慈善機構慳番回收成本!」盧滿意地笑着說。
但原來,「你想捐,都要有人肯要㗎!」他原意將三文魚交給明哥,但未能聯絡對方。他再致電數家機構,竟惹人懷疑另有企圖。「有啲說話好難聽,問我『咁你想點?』可能佢哋覺得世上冇呢啲儍人啩!」其後本報記者協助他聯繫,有些機構表示「不收凍肉」、有些「沒有廚房」、有些「沒有人手」,但專門回收過剩食物捐給有需要人士的惜食堂,卻大表歡迎。
記者隨惜食堂參觀該公司的凍倉,在零下20℃翻開盧口中的「下欄貨」:每個三文魚頭獨立包裝,三文魚骨「幾乎見肉不見骨」,色澤紅潤、脂肪分佈平均,看似比超市賣的更優質。但該公司表明不賣下欄貨。
鼓勵同業捐出食物
盧說,還有「貴價貨」俄羅斯蟹腳及甜蝦,甚至鯛魚、油甘魚、煙肉、雜菜等,老闆都願意捐出。以甜蝦為例,食用期限9個月,但蝦頭位置儲存3個月開始變黑,「唔係變壞,只係唔靚仔啫!」日本餐廳不會收貨,「啲魚放耐咗,都係變垃圾,𠵱家社會資源咁缺乏,不如捐畀有需要嘅人!」
他透露,不少批發商都有丟掉食物的情況,盼望是次捐物行動,能鼓勵更多同業捐出食物。
受惠的惜食堂營運經理周頌文表示,第一批接收到的三文魚頭和骨腩,重750公斤,最保守估計市值五、六千元,夠煮500個飯盒,若被丟到堆填區,實在十分可惜;以後每兩、三星期就會接收一次,而且捐贈者包送貨,可大大減輕惜食堂開支。
惜食堂現時每日煮2,000個飯盒免費送給有需要人士,包括長者、露宿者、貧童等;周指,現雖有40多家機構送贈食物,但份量仍然不夠,尤其在暑假,一星期要用數以萬元來購買食物。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