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仔,原產自南美,幾百年來一直是米飯以外,最常見的主食,其營養豐富、低熱量、低脂肪,不含膽固醇,又極易飽肚。而在西方國家,薯仔除做薯片、薯條、焗薯外,北歐人更會用來做醬汁、奶泡,可謂變化多多。
記者:吳蔡邦
攝影:陳盛臣、黃子偉、林栢鈞、許有達
模特兒:Vivi@StarzPeople
北歐 薯茸醬濃厚滑溜
講到薯仔,美洲及歐洲人視之為主要食糧,在北歐菜中,薯仔更運用得出神入化。位於尖沙嘴的FINDS,主打北歐菜,來自芬蘭的大廚Jaakko,最擅長做不同的薯仔菜式,不過所用的不是北歐薯仔而美國及法國薯。Jaakko愛用美國愛達荷州的薯仔,「這種薯仔澱粉質高,質感粉嫩,搓成薯茸會帶黏黏口感,用來配肉丸就最Perfect。」Jaakko口中的肉丸是北歐人的最愛,肉丸以牛肉及豬肉混合搓成,肉味香濃,吃時伴以薯茸及蘸上越橘莓茸,味道層次攞滿分。
至於法國薯仔,Jaakko則選用手指薯仔,其外形細長,澱粉質較少,但質地實淨,入口清香帶甜,最適合蒸、烤、煮等。一道自製煙熏三文魚便盡顯手指薯仔多變的特性,「手指薯的變化很大,白烚的話,薯味會較濃郁,口感較實淨,若炸成薯片,會變得又脆又香口,做出來完全唔似同一種薯仔。」除了一薯兩食外,Jaakko將三文魚以木糠及杜松熏過,既香又有口感,一道菜有三重享受。薯仔可以做薯茸、薯條外,北歐人還做成薯茸醬汁(Puree),入口質感沒一般薯茸厚,但就比一般醬汁有口感,像香燒羊仔柳這道菜式便配上了薯茸醬汁,醬汁中加了芥末籽,味道帶點辛辣,能減低羊仔柳的羶味。要大廚精選心目中的薯仔菜式,Jaakko竟介紹榛子牛奶白蘆笋,我沒聽錯嗎?菜名完全無薯仔二字!原來大廚將薯仔和牛奶混合製成奶泡,淋在白蘆笋上,奶泡入口有奶味亦有薯香,和白蘆笋配合得宜,果然是好介紹。
FINDS(2522 9318)
地址:尖沙嘴金巴利道39號帝樂文娜公館1樓
法國 幼火柴更脆口
薯條叫French Fries,雖然不一定與法國有關,不過法國人又真的幾愛吃薯條。位於中環的The French Window,大廚Matthieu Bonnier就話:「法國人最鍾意食薯片及炸薯條,餐廳更有薯條拼盤,一般會有急凍同新鮮薯條,口感有分別㗎!」Matthieu用上來自法國的Agria褐皮薯仔,這種薯仔外形和一般薯仔沒多大分別,但其纖維中的水份較少,因此適合用來炸。炸出來的薯條和一般急凍薯條不同,比較深色及乾身,自然比較脆。拼盤還有另一款火柴薯條,原本只屬餐廳的配菜,但因大受歡迎,Matthieu便將其加入薯條拼盤中。雖然火柴薯條同樣用Agria薯仔製成,由於切得更幼細,炸好後水份更少,入口更脆,而且放久了都不會變腍。若怕吃煎炸食物,不妨試試焗忌廉薯仔配煙肉及瑞布羅申芝士,雖然用的是普通薯仔,但忌廉、煙肉等的味道滲入薯仔中,味道不錯。
The French Window(2393 3812)
地址: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商場二期3樓3101號舖
日本 碎薯嫩口沙律
在日本,一般家庭都會用薯仔來做燉肉及炒薯仔等菜式,而香港日本餐廳常見的薯仔家常菜,相信就是薯餅及沙律了。其中吟彩的薯仔沙律就用了北海道男爵薯仔,這種薯仔其實是愛爾蘭品種,屬白肉薯仔,口感鬆軟,叫男爵是因為引入者是明治年間的川田男爵。日式薯仔沙律一般會攪碎薯仔加入蛋黃醬,因此口感比較滑,關西人更愛加入吉列豬扒汁一起食用,令酸味增加更開胃。
吟彩(2574 1118)
地址:灣仔交加里32-38號3至7號舖
常見薯種
薯仔自輾轉流通全世界後,便已經遍及全球,目前全世界約有幾千個品種,當中最常見的有以下品種。
褐皮薯仔
最常見的品種,全年都有供應,澱粉含量高,經烹調後有濃郁的粉狀口感,適合用來做薯茸或烤焗做薯皮。
紅皮薯仔
又叫新薯,紅色外皮、白色果肉,質地結實,適合做沙律、烤、烚或清蒸。
紫皮薯仔
只於秋季收成,帶淡淡堅果味,果肉的顏色從深藍到淺紫和白色都有。
手指薯仔
是美國餐廳最受歡迎的品種,像手指般,果肉呈黃色,質地密實,適合蒸、烤、煮及做沙律。
黃肉薯仔
口感扎實,果肉色澤金黃,帶有淡淡的忌廉香味,適合製作薯茸、烤和清蒸。
白肉薯仔
澱粉含量適中,皮薄呈淡褐色,烹調後口感細膩、質地緊實,適合烚、微波和煎。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