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高中生入大學為相親?

韓國高中生入大學為相親?

小妹住在香港的16年期間,細心觀察到大部份香港人的戀愛觀,還保留了中國人的含蓄。雖然香港人生活在這個號稱亞洲國際都會的城市,但這裏的戀愛觀沒有我想像中受西方文化影響。香港女生始終喜歡當被動一方,盡量保持矜持;而男生對着女生也是害羞的,結果發生了不少《那些年》錯過心儀女生的事。

另外,香港的相親文化也不流行,相信香港人聽到「相親」這個活動,就會聯想起一些上了年紀、急於組織家庭的人,或是交際能力差、迫於無奈下才會做的事。但在韓國參加相親、介紹會的活動,是很正常不過的事!韓國人當中,十個有七個都試過去相親,那這是不是代表韓國人的戀愛觀比香港開放呢?

在韓國,高中學生最想升讀大學的最大一個原因,竟然就是想參加相親、介紹會的活動!就連韓國人氣偶像組合2PM的玉澤演也公開承認:「相親曾經是我升入大學特別想做的事情之一,但是卻不曾有機會。」大學生下課後想去的地方,就是去環境幽雅的咖啡廳,去那裏不是為了溫習,而是為了參加「介紹會」。這種約會方式正被大多數年輕人採用,以各種聚會為契機或是好友組織的見面會,見面的男女大都在兩對以上。如果遇到心儀對象,就會互相留下聯絡方法以便日後見面,就算沒有遇上鍾意的人,也可以當是認識新朋友,韓國大學生就是這樣參加聯誼活動去擴闊自己的社交圈子。他們平均每周至少參加一次聚會呢!沒辦法,韓國人是不甘寂寞的民族,在韓國如果經常一個人活動,會被人看成性格古怪。他們也很喜歡詢問你有沒有男女朋友這個問題,單身的人通常不會讓自己寂寞太久,就算自己不急,身旁的朋友也為你急,會事先為你張羅!這樣的思想,大大增加了韓國人對相親的熱衷,所以男生女生一進入大學便為尋找另一半而積極努力。相反在香港,如果交給講求隨緣的香港人去進行這些活動,氣氛一定會是超尷尬的!
想要知道韓國的相親文化之所以這麼流行,就要追溯一下「相親」的由來。「相親」其實一直是韓國婚姻必經的傳統程序,從最初的相親到結為伴侶,決定權都在父母手上。長期以來,韓國男女是不能自由戀愛的,要通過媒人介紹才能定下終身。現在雖然時代變了,但這個傳統依舊保留下來,主要是和韓國重視家庭、尊敬長輩的觀念有關。在韓國,父母在家中仍處於絕對主導地位。在父母眼中,兒女們通過親戚朋友介紹比自由戀愛更令人放心,目前大多數韓國人須過父母這一關才能結婚。韓國為數眾多的人,都有在父母陪伴下相親的經歷,很多人也是通過這種形式結緣的。但是現在,隨着相親文化的變遷,相親模式越來越多樣化,年輕人有年輕人的一套,再加上婚介機構也借機迅速發展起來,這些都不斷沖擊着韓國傳統的相親模式。上一代的韓國人從來沒有想過能夠自由戀愛,他們只能通過相親來認識伴侶。相親意味着身份、社會地位、身體條件的全體檢查,尤其是在父母監督下的相親,更多了點「父母之命」的味道。比起中國人不熱衷相親的態度,韓國人卻將相親當作一種進入婚姻世界最快捷,也最安全的模式來接受。如沒有經過這些傳統的程序按自己意願結婚,會被社會和家長們所「批判」。在韓劇中,你會看到很多男女主角因階級身份、金錢的差距,受到父母反對;如果是離過婚的男人、有孩子的女人、甚至是不同種族的人更加不用說!只要與傳統有異的,都必須經歷艱苦的奮鬥過程。但隨着時代轉變,韓國人相親形式越來越多樣化,更出現了各種新奇又有時尚感的聚會,很多年輕人也樂於嘗試,他們都抱着開放態度對待傳統的文化。

韓國人氣偶像組合2PM的玉澤演也公開承認:「相親曾經是我升入大學特別想做的事情之一,但是卻不曾有機會。」

在韓國父母眼中,兒女們通過親戚朋友介紹比自由戀愛更令人放心,目前大多數韓國人須過父母這一關才能最終結婚。

隨着時代轉變,韓國人相親形式越來越多樣化,電視也能看到明星之間相親的綜藝節目。

老實說,小妹對這些相親一點興趣也沒有,更加沒有試過。我的愛情觀其實是比較浪漫兼保守派,我認為找尋自己的另一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和別人剛接觸的時候,我也不會去想這是否適合我的結婚對象。也不會單單因為對方外表的俊朗就被他吸引。我重視的是與對象待在一起的感覺,在相處過程中逐步瞭解彼此,看兩人能否融洽相處,是否擁有相似的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在彼此認同的前提下,才會考慮結婚等以後的問題。噢,我是不是說太多了?

Profile:Sue Chang(張厚耀)

九十後中韓混血兒,現為alazizi ARTventureland店長,著《藝遊首爾》,以遊記形式介紹首爾藝術熱點( http://www.facebook.com/alaziziarttour)。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