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守護家園

堅決守護家園

03年7.1遊行的感動,將民主種子埋在不少人的心田。轉眼十年,種子萌芽,他們守護的不再只是心裏淨土,而是香港人實實在在的土地,是你和我的家園。這群等待收成的人,由天星碼頭、皇后碼頭到菜園村,成功引起社會對土地議題的關注,上屆區議會他們亦有參選,只為用行動,再次喚醒港人求變的勇氣。

雷曼苦主、加了CC的TVB、諷刺曾蔭權的「勿當奴」……都是09年7.1大遊行的焦點,但在遊行人士中,還有觀塘區和灣仔利東街街坊,抗議市建局強行收樓;又有近百名菜園村村民穿上圍裙、手提菜籃遊行,不滿政府收地建高鐵。這條隱沒於遊行隊伍的村莊,同年年底成為全港焦點,村民與支持者圍在立法會門外反高鐵,當中不少是社運界的舊面孔,包括曾分別為保衞天星和皇后碼頭絕食的本土行動核心成員朱凱迪和王浩賢。

保衞土地的路不易走

碼頭拆的拆,鄉村遷的遷,本土意識卻繼續發酵。2011年區議會選舉,五人打着土地正義聯盟旗號參選,除了朱、王二人,還有當時僅27歲的獨立媒體編輯兼社民連成員黃俊邦,以及分別來自菜園村和元朗新圍村的馮汝竹和周振勤。
當年挑戰南丫及蒲台選區的黃俊邦說,參選是為了用新血換走保皇黨,也為將土地議題帶入社區。他形容,保衞土地的路不易走,「天星、皇后之後,社會開始質疑發展係咪大晒,但亦沉咗一排;後來反高鐵係好啲,但都將菜園村嘅人情味、鄉土同中港融合等議題混埋一齊,可以睇到社會對土地議題呢樣嘢都唔係好清楚」。
五名土盟代表最終敗陣,黃俊邦卻說,他早抱着必敗之心參選,「都知輸梗,但參選係好symbolic(象徵性)嘅一件事,例如南丫島有人起石屎樓、起豪宅,好多人唔敢出聲,但有個人無喇喇參選區議會,佢哋會覺得原來可以發聲,可以轉變」。

清拆菜園村的議題,最初乏人關注,但菜園村在7.1大遊行中擺街站,成功喚起大眾關注。

遊行人數可左右施政

黃俊邦心中這顆種子,也在03年7.1埋下。那年讀中七的他和20多名同學相約到維園,車廂內人人穿黑衣的一幕叫他最難忘。往後每年他繼續上街,05年韓農抗議世貿,他也身在其中,見識到警權擴大。09年起有人遊行後留守政總,後來有人開始堵路……抗爭行動升級,作為一分子的黃俊邦說,這都因政府對待7.1遊行的態度大不如十年前。他說,每年遊行參與人數都是左右政府施政的關鍵,呼籲港人把握機會表態,「呢個(指7.1)點都係對政府嘅一個威脅,姑勿論係咪和平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