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台推出新一輯求偶節目,當中一個裝扮和舉止較為女性化的嘉賓令全城熱議。今期正好藉此例探討性別角色定型問題。
1.對性別角色的期望
無論中西社會,對男和女的性格形象和角色,都有一套既定看法,即人們認為男人或女人應該是這樣這樣而不應是那樣那樣。例如,男人是勇敢的,要有男子氣慨,不該害怕小昆蟲等;相反,女子被視為天生愛美,古語有云「女為悅己者容」,意思是女性為傾慕的人「扮靚靚」,女人還要靜若處子,應千依百順等。如果男人出現女性化特質,如貪靚,要化妝要整容,便會被視為異類;同樣,女性如果有主見,突顯男士的豪氣,便被譏為「男人婆」,有時還遭到社會排斥。
這種社會共識被稱為性別角色定型,人們對男或女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要求或看法,也有人以塑型(Stereotype)這種概念來形容。簡單來說,性別定型是社會對某個性別有一個特定的主觀期望,這個期望不一定是正確或反映真實,可以是先入為主而形成的偏見。
家庭和傳媒分別擔當男女性別角色塑型的重任。家庭中,父母示範男女角色之別,也教導下一代不同性別應有的性格,例如男孩子要剛強、女孩子要溫柔等等;此外,大眾傳媒亦展示了兩性角色和形象,令人們對不同性別有一個特定的印象,並加以學習模仿。
2.男主外女主內觀念仍強
時代轉變,性別定型的情況已大有改善,但其實社會仍殘留不少有關這方面的定型,並反映在家庭分工方面。最簡單的例子是「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傳統思想認為,男性較為雄壯,應該出外冒險,為家庭賺取生計(在古時是以打獵謀生),女性較為柔弱,需要他人保護,故適合照顧家庭的崗位。這種觀念延伸到今日,仍有很多人認為男性應該是家庭經濟支柱。
這種現象從「食軟飯」這個詞語充份反映。假設,有一個女孩子跟男友約會後,在討論區分享以下經歷:「跟男朋友剛剛拍拖,他對我很好,請我吃飯、看電影,還送我最新的名牌手袋給我,我說自己付回錢他卻不肯收。」你可以猜想網民的反應(如果沒有最後一句當然會被狠批是拜金港女),很多女孩子會表示羡慕(或很妒忌),覺得她的男朋友很愛惜她,覺得這個女孩子很幸福。
但如果相反,一個男孩子跟女孩子約會後作同樣的分享,即表示一切費用皆由女方支付,最後並表示「我覺得這樣子很幸福」,你猜這個男孩會惹來甚麼後果呢?被人洗版式痛罵「食軟飯」,甚至被起底也有可能。
3.有經濟能力的家庭主夫
為甚麼社會對男和女的同一個行為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反應呢?這就是性別定型在社會上作祟。「食軟飯」是一個只適用於男性而且極能反映性別定型的評注,是否公平呢?
在此舉一個例子供大家思考。今日蜚聲國際的奧斯卡大導演李安,最初在美國發展時,鬱鬱不得志,沒有人找他拍電影,沒有工作,家庭全靠妻子以微薄的薪水支持。李安曾於一篇文章表示:「這樣的生活對一個男人來說,是很傷自尊心的。」
為甚麼傷自尊心呢?因為社會認定,男人應該是家庭經濟支柱,如果倒過來,一個女孩子為追求自己的理想,全由丈夫供養家庭,社會幾乎不覺得有何問題。相反,即使才華橫溢如李安,也有一段閒賦在家追逐理想的日子,承受極大壓力,承受社會對男性的期望,可見這種性別定型其實還很頑強地存在於社會中。
時代不同,今天香港確實出現了不少「家庭主夫」,照顧小朋友、做家務、煮飯等,越來越多男性擔當照顧家庭的角色。早前一個港台節目追訪了幾位這樣的家庭主夫,但筆者發現,他們幾個並非全職家庭主夫,而是各有不同業務,只是他們的職業讓他們可以在家工作,或工作時間有較大彈性,而非真正「唔使做」。由此看來,男人真正可以當全職家庭主夫,只有女性出外工作,這種角色分工仍未被社會接受。
葉一知
通識名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周二至四刊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