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門大開:嘰嘰兵扮大佬 - 添馬男

中門大開:嘰嘰兵扮大佬 - 添馬男

7.1十年,群眾政治動起來,另一邊是香港精英階層的淪落!
民主政治要在香港成功,精英是關鍵因素,包括商界、官僚與政治精英。十年前7.1以撤換特首告終,這場運動並沒有打開香港改革大門,只是由商界精英揸莊,換上官僚精英掌權,之後雙方按九七前「官商共謀」方式運作,相安無事。
港人治港失敗,與商界、官僚及政客三大精英集團唔夠班有關。首先最大誤會是將本地商界視為「精英」。英治後期國師魔僧顧汝德,便相當鄙視呢棚本地商界「精英」,他指中國領導人誤信香港商界是高智慧生物,錯誤理解香港一路來的成功就要歸功於這一小撮人,他在《Uneasy Partners 》(官商共謀)一書中指出,「在殖民地制度下,商界精英的卓越地位不能拯救英國免於周期性的金融危機、市場倒塌和商業醜聞,同時也無法制訂優秀的工商業政策。在後殖民時代,當遇到危機時,商界精英都沒有提供甚麼解決良方。」
「官商共謀」始於英治時期,是以官為主導。英國在二戰後放棄改革香港殖民地體制,改為吸納商界及專業精英進入政治體制「合作」。在過渡期商人就向中方靠攏,不斷提升政治地位。而九七後商界利益更成為管治的大前提,因為大量商界及利益相關的專業人士,都是特首選舉團成員。
一國兩制下的「官商共謀」,變了以商為主導。香港商界一直靠政治勢力扶持,眼中只有狹隘個人利益,公共意識薄弱,政治理念欠奉。7.1後快速向官僚靠攏,成功說服政府放棄資助房屋政策,在曾治時代令土地政策亦向商人利益傾斜。十年來商界從政者出了甚麼似樣領袖?陳智思?田北辰?講出嚟都笑死人。

培養政治精英欠規範

至於官僚精英,7.1之後成為得益者,他們蛻變成問責官員,但卻擺脫不了官僚保守習氣,正如王光亞所言公務員只懂執行,不懂做波士。本來官僚集團應該受政治精英所領導,而政治精英則通過長期競爭而產生,並有民意基礎,如此政治精英的意志能夠也應該加諸於官僚之上,而官僚亦必須接受有民意基礎的政治精英領導。
問題係香港政治精英產生方式亂七八糟,無公開競爭,亦無制度規範可言,大佬,在內地當官,在體制內都要競爭上崗,香港反而亂搞一通,有石頭爆出來的吳克儉,有無厘頭之「星爺」,有民建聯內二線人物「卡片蘇」,從政履歷稍為正路見得人就只有一個張炳良。東拉西扯之團隊去駕馭專業官僚?嘥Q氣。
歸根究柢,因為政治制度落後,欠缺公開競爭培養治港精英,商界又目光短淺,一直靠拉攏權力食政治免費餐。結果十年下來,精英人才比老董年代還要倒退。
當年董朝官員有阿松、肥馬、楊永強、冬冬、阿瑟王、肥平,曾朝行會有夏佳理、梁智鴻、張建東,點秤都比𠵱家班人強。
一個不合理的政治架構,造就了一班嘍囉上位。超人打怪獸,出先死先的嘰嘰兵,「升呢」做咗大佬,聲稱帶領香港有所作為,真係信佢一成都會失明。

(7.1遊行十周年系列之八)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