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伍月柳畫寄名家情

BIG SPENDER:
伍月柳畫寄名家情

國畫大師趙少昂的入室弟子兼契女伍月柳,是宋美齡的同門姊妹,都是跟隨與張大千齊名的一代宗師──黃君璧習畫。剛從加拿大完成個人畫展的她,府上都是大師之作,滕文金的雕塑、劉澤棉的陶瓷,但都不及一本畫冊珍貴,裏面全是國畫大師范曾、趙少昂、李奇茂及王己千等名師的親筆畫作。畫冊收藏了40年來在藝術界贏取的友情,這畫冊最無價。

記者:冉藹莉 攝影:黃偉傑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甫進伍月柳位於嘉林邊道的低密度住宅,真人未現身,已見到大堂有一幅白鶴在荷花池的畫,畫作上寫有伍月柳的名字,原來她12年前搬來這大廈,畫就開始掛在這裏。走到門前也捨不得走進屋,因為地上有一大塊山水畫瓷磚。她說:「我裝修這間屋時,到舖頭揀雲石,突然見到這塊瓷磚被丟在一旁。
這塊磚靚得誇張,像幅山水畫,有瀑布,又有石頭。」畫家的眼睛就是不一樣,別人視之平凡,她看作寶貝的雲石,只花了數百元老闆就賣給她。

生於顯赫家庭 滿屋瑰寶

說到全屋最寶貝的,非她手上的畫冊莫屬。 她並非自小習畫,16歲還未來港定居前,住在廣州的西關大屋,「公公是二世祖,很喜歡儲古董,他總是穿着長衫馬褂,天天就是抹古董,寫字畫」。父親也是一代文人,最欣賞徐悲鴻的《巴人汲水》,更臨摹他的筆法。她從小就拿着徐悲鴻的畫冊觀摩,從而了解到水墨畫的精髓。現在家裏客廳也以清末民初的木雕屏風用作窗框,上面掛着藍白花玻璃作點綴,只為遮蓋着窗外沒美感的景物,好讓她重拾兒時住西關大屋的感覺。

當年40歲的伍月柳(右)與丈夫趙榮裕,慶祝趙少昂(中)的大壽。

伍月柳的客廳內,掛着一幅趙少昂送給他們的匾額《天水堂》,「老師與丈夫都姓趙,《天水堂》代表着屬於趙氏河南的天水郡。」

學山水畫 與宋美齡同門

她自己的繪畫熱情,要等到誕下女兒後才被趙少昂的畫作激發:「往新加坡旅行時,認識一位擁有很多趙少昂作品的收藏家,還記得當時對老師畫作的第一印象,就是趙老師像擁有天上神仙的畫功。」
返港後丈夫趙榮裕透過「趙氏宗親會」會長的安排下讓她跟趙少昂見面,提出要拜他為師,當時趙少昂跟她說:「我不是不願收你為徒,但我已六七十歲,無能為力教你大畫,你只可以學習我的筆法。」最後,趙少昂也收她為徒,更向她示範山水、老虎畫作。
她同時跟隨另一位師傅黃君璧學習山水畫,成了蔣介石夫人——宋美齡的同門。「宋美齡原本請溥心畬教她,但溥心畬收學生要求跪拜禮,宋美齡自覺夫人怎能跪拜?溥心畬說,自己是皇孫之後,受得起。宋美齡最後去問黃老師。」黃君璧不單沒要求跪拜,還主動到她的地方教畫。
伍月柳與同門師兄弟妹及長輩的關係都份外要好,常拿着空白畫冊,請他們逐一在畫冊內畫畫以作紀念。她拿起畫冊逐頁揭,邊說起與他們的故事,一說到兩位同是第二代嶺南畫派的師伯——黎雄才及關山月,她就激動起來。「近90歲的黎雄才和關山月,當年因為白內障差不多看不到事物,又不肯做手術,我在廣州開美術展,便專程請來好友眼科教授林順潮來看他,結果林順潮的口才說服到二人動手術」。畫冊上一幅以海草為題的水墨畫,就是黎雄才在手術復元後為她添筆的。
提到中國著名國畫大師兼學者范曾的機靈才智,她讚不絕口。現時定居於北京的范曾,訪港時住在君悅酒店個多月,她經常陪伴在側,每朝早上都與他吃早餐。
有次早上,她拿着畫冊問范兄可否給他畫畫,「師兄立即跟我說好,還說自己畫得最好的就是白描,由幼身的一分筆,粗至三、四分筆,他都能全部畫出來」。
最後題字的時候,范曾寫上「月柳女士」,伍月柳即跟他說:「我不是你師妹嗎?」他很聰明,跟她說還未寫完,然後即補上「余之師妹也。」聽着69歲的伍月柳說着說着,時而捧腹大笑,時而扼腕嘆息,問她假如只能帶走家中一件寶物時,她即二話不說,溫馨滿瀉地說出丈夫的名字。

第二代嶺南畫派的師伯黎雄才為了答謝伍月柳,畫了一幅水墨畫送她以作紀念。

她最欣賞著名國畫大師范曾筆法剔上去時夠俐落。

台灣水墨畫大師李奇茂畫上牛與柳樹,寓意伍月柳有生肖屬牛的丈夫趙榮裕伴隨。

《八駿圖》是台灣水墨畫大師李奇茂得悉伍月柳丈夫趙榮裕喜歡馬而畫來送贈,「他的畫作形神兼備,最近又畫了一幅猴子圖送給我」。

飯廳內放着一幅海洋水墨畫,是她早於九年前的作品,當時孫兒說了一句「為何水裏沒有海底奇兵」,便啟發她加畫兩條色彩鮮艷的熱帶魚,令整幅畫變得栩栩如生。

80年代為深圳市負責「十大建築」的藝術雕塑家滕文金,蓮花山的《鄧小平》青銅塑像也是出自他手,他的作品並非有錢便能得到。伍月柳送出自己的畫作,而換來這對馬。

著名佛山陶瓷大師劉澤棉,10年前的作品已值6至8萬元,今日一件作品已飆升逾60萬元。而伍月柳手上的人像陶瓷,是由劉澤棉親手送給她的,「我很喜歡完整的人像,整個樣子很慈祥,衣褶線條很美,用泥手做而成」。

伍月柳家門前有一大塊山水畫雲石地板,她愛惜到要鋪上一層膠片保護,以防刮花。

伍月柳10年前往絲綢之路時路經一家古董店,買下宋代耀州出產、青綠雕花的兩塊瓷片,估計是當年為皇帝打造,最後因剔花技法的紋飾被刮花,而打裂成的碎片。

她喜愛青花瓷器,釉裡紅的細碟子、燈光下通透的小碗,抑或枕頭、花樽,都是她在30年前,在古董店買的。尤其這個花紋上帶有壁裂圖案的小花樽(小圖),由人手寫上出產於明朝成化(約13世紀)年間,更顯矜貴。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