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行突發表「放水」救市言論,以紓緩內地水緊問題,不過,這並不代表已拆除地方債這一計時炸彈。
內地審計署一份報告指,在抽查18個省會和直轄市後,發現有17個地區、即95%承諾會靠賣地還債。惟有內地傳媒指出,去年底止,地方政府賣地收益約6,000億元人民幣,根本未足夠支付債息,加上穆迪報告表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所持的抵押品價值難以估計,且出售抵押品套現需時,變相令內地銀行壞賬風險增加。
據穆迪報告表示,地方融資平台有龐大資金來自中資銀行,截至去年底止,約有14%的內銀貸款總額與地方融資平台有關,反映地方債對內銀的貸款質素非常有重要性。
賣地收益未夠付債息
內地審計署早前日公佈的《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下稱審計結果)顯示,去年底止,有近95%的省會及直轄市將會以地償債,較2010年底的40%高,反映地方政府根本未有足夠能力還債,只能以抵押品償債。
更令人憂慮的是,有內地傳媒引述消息稱,「事實上,很多地方並不是單純被地方債壓垮了,僅僅地方債的利息,就壓垮了一些地方政府。」該報道指,去年底地方政府賣地淨收益約6,000億元,根本連年息都未夠應付,反映地方債的問題嚴峻。
於審計結果發出後八日,穆迪亦發表報告指,地方政府自身的收入來源不足,令其營運要高度依賴外部資金支持,而銀行的融資渠道更為其中一個主要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