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強指數凸顯經濟差反映內地增長創今年新低

克強指數凸顯經濟差
反映內地增長創今年新低

【內地錢荒】

中國是有錢的,可惜用不其所,所以中央堅拒放水,圖破泡沫經濟。「克強指數」創出今年新低,反映出中國領導以通過壓低增長率來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之意已決。高盛更提出警示: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投資盛宴已經結束。
記者:李以莊

海通證劵昨發佈「克強指數」,反映經濟增長數據由4月份的5.31%,放緩至5月份的4.02%,是今年新低,亦與滙豐及多家機構下調中國GDP預測的口徑相同。
組成「克強指數」細項,如工業用電量,5月份為3,223億千瓦,比去年同期增加4.67%,但卻比4月份7.66%的增幅大幅下滑;而鐵路貨運量比去年同期放緩3.1%,貸款額亦有下跌。綜合指數計算出5月份的指數為4.02%,比4月份下跌1.29個百分點。

李克強改革意向強硬

其實自今年初開始,國內經濟已有放緩迹象,而國內銀行,更出現最嚴重六月「錢荒」,即使面對各界要求中央出手放水,中央仍然是隔岸觀火。
有內地媒體便借現時的金融環境,摸索剛上任總理100日的李克強的新經濟政策。李克強在銀行界「渴水」時、在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已表明借刺激政策和政府投資加大貨幣供應量「空間不大」,又認為要「依靠市場機制」,顯示李克強對資金市場化改革意向強硬。

新興市投資遊戲結束

內地評論員認為,李克強是頂着各界大鱷的壓力,解決前任政府四萬億救市計劃遺留下的泡沫。方法之一,便是李克強要「把錯裝在政府的手,換成市場的手」,故李克強需擺出強硬的姿態,承接金融改革帶來的短暫陣痛。
除李克強外,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在美國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時,也開宗明義說︰「我們是可以讓經濟增長得更快的,但是我們把增長目標調低了,因為我們希望通過壓低增長率來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可見無論對外對內,都對經濟增長放緩保持強大的容忍力。
中國領導如此強硬,正如高盛在一份報告中稱,新興市場的周期性投資機會結束,股市、信貸以及固定收益市場的機會都在逆轉。在今後的10年中,新興市場國家資產不太可能像上個10年那樣給投資者帶來高收益,這場高收益的投資遊戲已經結束。
高盛在其報告中稱,導致資金逆轉的另一外因是中國經濟放緩確定性增強,中國經濟放緩對全球經濟的帶動作用將會減弱,尤其是通過貿易途徑、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可能會呈現疲軟,而這兩大因素曾經是帶動新興市場經濟發展的兩個主要因素。

何謂克強指數?

【小知識】
在國內生產總值(GDP)普遍被視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時,「維基解密」便揭露國務院一份文件,指於2007年,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會見美國大使時,便坦言中國官方的GDP數據「人為」和「不可信」,又直言自己會以鐵路運量、工業用電量和貸款數據衡量經濟增長。
雜誌《經濟學人》,便於2010年將上述三項指標滙聚為「克強指數」。外媒亦分析指,耗電量能準確反映工業生產的活躍程度;鐵路貨運量反映經濟運行效率;銀行貸款發放量反映市場對當前經濟的信心。因此在官方數據經常被揭露水份甚高的中國,「克強指數」便被視為更貼近實體經濟的度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