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建局於中環卑利街/嘉咸街的重建項目,日後將建成一幢兩層高的濕貨市場,並承諾日後會優先讓已登記的受影響商販重返營業。有商戶要求市建局應讓所有受重建影響的商戶都可優先返回租用檔位,並用較市值租金低的價錢出租,保留社區原貌。
記者:梁德倫
市建局卑利街/嘉咸街重建項目分三個地盤發展,其中卑利街與嘉咸街中間的地段會率先發展,並預留一幢兩層高、提供約14個檔位的濕貨市場,原意是讓受重建影響的商戶可在日後遷入繼續營業。當時市建局要求受影響商戶若要優先預留新建成大樓的檔位,必須放棄領取營商特惠津貼並作登記。
當年很多商戶都選擇領取特惠津貼,其中已遷至其他舖位的鮮果店店主游太指,因從無想過近幾年租金不斷飆升至瘋狂狀態,「如果市建局要我哋畀番特惠津貼先可以優先入場,我真係冇所謂㗎」。她在嘉咸街一帶經營30載,「做落儲埋好多熟客,你第時要我再搬去第二區都冇得做落去啦」。她希望市建局能讓區內商戶重返新濕貨市場營業,並以較市價低租金出租。
議員指當年做法不公平
另一名同受重建影響的茶餐廳店主劉女士則指,市建局已收購八成以上業權,但其舖位業主一直拒售,近期更大幅加租,月租3.8萬元增至5.5萬元,「今個月扣埋開支可能變咗白做!」她希望市建局關注租戶情況,「你(市建局)當初唔提出重建,啲租金都唔會升得咁勁啦」。她舉例指,部份已由市建局收回的舖位可讓商戶以半價租金繼續經營。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洛指,市建局當年要小商戶「二揀一」放棄特惠津貼才能優先租回新濕貨市場並不公平,因為市建局的職責應讓社區生活改善,而非以這種辦法將小商戶趕走。
市建局發言人指,現時只得兩個商戶登記優先重返計劃,日後必定讓他們優先揀選舖位,若隨意更改規則讓無登記商戶也可優先重返對已登記者並不公平。日後市值租金是以鄰近的濕貨店舖租金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