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機制被質疑非隨機派位

返回機制被質疑非隨機派位

【本報訊】為北區小一學童而設的返回機制昨日「放榜」,91名本來被派往大埔上學的北區準小一生,可返回原區就讀,其中多達47人入讀上水鳳溪第一小學。有北區校長指,返回學額剛好是各校提供學額的五成,質疑隨機派位機制是否形同虛設。
鳳溪第一小學早前獲得政府批准,利用前鳳溪第二中學校舍,於今年9月增開三班小一迎接「返回生」。
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陳紹鴻昨日以鳳溪第一小學為例,指鳳溪第一小學所獲的「返回」學額佔全區一半,剛好又大約有一半、即47名參加返回機制的學童被派該校,對教育局隨機派位抱有質疑,「好巧合,係咪真㗎?」

需本周三或四到學校註冊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日出席公開場合,只重申今次是以一個公平的中央分派形式派位,但也特別點名感謝鳳溪小學,「在這麼短時間內盡量多開兩班,就特別需要而安排」。
其他北區學校方面,陳紹鴻任校長的惠州公立學校,獲派三名返回學童,巧合地佔該校提供的返回學額的一半;獲派學童並非住在附近,有一人住在上水太平邨,距惠州公立學校頗遠。獲新派位結果的學生需於本周三或四到學校註冊,否則失去學位。
據了解,位於大埔的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小一註冊實際人數為八班,即有兩班小一生放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