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人生已過了花甲之年,理應在家抱孫子頤養天年,還有甚麼事情搞不明白呢?究竟有多大的仇恨,使得一個62歲老人如此瘋狂濫殺無辜、報復社會?」上海六旬男子一夜殺六人的慘案,再次激起輿情和網民對慘案背後的社會現狀進行反思:社會種種不公、貧富差距懸殊、價值觀遭扭曲,已經讓更多的人加入了報復社會的行動中。
2008年7月1日,北京青年男子楊佳闖進上海閘北公安分局辦公場所,用利刃襲警造成6死4傷,事發原因是楊的新單車被盜而深受刺激。這名性格內向、木訥寡言的男子說過,「任何事情,你要給我一個說法, 你不給我一個說法,我就給你一個說法」,他解釋自己的犯案動機是:「有些委屈如果要一輩子背在身上,那我寧願犯法。」
偏執者不惜同歸於盡
事實上,有意同歸於盡者何止楊佳一人,生活困頓或遭受不公正待遇,足以令一些性格偏執者採取激烈手段。2004年7月,四川峨邊一名農民,因與開發商在河灘採砂場佔用補償問題上發生糾紛,以同歸於盡的方式報復炸死了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就在本月7日,福建廈門市一輛公交車在行駛過程中,被市民陳水總點燃汽油爆炸,造成47人死亡、30餘人受傷。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