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重重】
在水緊的大前提下,銀行為求吸納資金,不惜推出高息理財產品搶錢。由於理財產品息率較存款息更高,假若部份產品如銀行員工表示為「貼錢」做生意,將影響銀行淨息差及淨利息收入。
加上內銀拆借成本大增,勢影響到傳統淨息差業務收入,對整個銀行板塊均會有負面影響,而流動資金較少的中小型銀行盈利最傷,更有可能拖高中小行壞賬。
民行淨息差最受影響
月內內地銀行拆息抽升,對銀行的淨息差影響不少。美銀美林報告表示,中行(3988)、交行(3328)、民行(1988)及重農行(3618)的資金來源,較依賴銀行間同業拆借,故上述四行的淨息差會最受影響。巴克萊報告估計,拆息每升50點子,內銀板塊的平均淨息差將收窄3.8點子。而民行受影響最大,倘拆息上升50點子,民行淨息差將收窄6.8點子。
不過,並非整個銀行板塊將被水緊拖垮,美銀美林認為,存款基礎較強的銀行如工行(1398)及農行(1288),因貸款比率較低,料受是次水緊牽連較小。
除影響淨息差之外,資產的質素亦有可能會因而轉壞。美銀美林估計,民行及招行(3968)的不良貸款表現將會率先受壓。
美銀美林指出,倘水緊情況持續,對內地實體經濟發展影響更大,在多隻內銀股中,對實體經濟敏感度最大的中行及交行,隨時將受另一波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