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吸水應付半年結「貼錢做生意」內銀8厘息搶錢

瘋狂吸水應付半年結「貼錢做生意」
內銀8厘息搶錢

【深圳直擊】

內地銀行搶錢搶到癲!本報記者上周五到深圳直擊,發現當地銀行為應付半年結,瘋狂推出高息理財產品,年息普遍超過6厘,部份更高達8厘,並送出橄欖油及大米等日用品吸客,遠較一年期定存息率3.25厘高。事實上,部份產品利息短短一周狂加1.5厘,有銀行職員坦言,現時根本是在貼錢做生意。

「半年300萬元(人民幣.下同),(年息)有百分之六點四,很難得,恐怕幾年都沒有一次。」深圳民生銀行職員向佯裝客戶的記者推銷某理財產品,強調安全保本︰「我們做同業拆借的,現在銀行缺錢,所以這方面的產品利率高很多。」同類型產品前一周的年息僅4.9厘,即短短一星期,利息狂加1.5個百分點。以半年投資期計,利息回報由原來的7.35萬元,增至9.6萬元,足足多出2.25萬元。

大小通殺
內地銀行近期鬧資金荒,紛紛推出理財產品吸錢。

做定存 每10萬送$3,000

「這種橄欖油特別好,你在對面超市買也要差不多100元,開戶馬上送。」深圳興業銀行為吸引存款戶,在銀行門外擺放大米、棉被、橄欖油等贈品。
賀姓客戶經理,更邀記者到理財中心,落足嘴頭推銷︰「各個銀行都在搶錢,過了這個階段就沒有!你說我剛才說的(理財)產品,300萬元起,一個月利息百分之八的,以前哪有呀?如果做定期,還可以有額外返點(優惠),除了利息外,每存10萬元再送3,000元。」
理財產品回報皆如火箭上升,部份產品甚至比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6厘更高,銀行隨時做蝕本生意(詳見另文)。
賀姓經理直言︰「各家銀行都要應付7月的半年考核點,所以所有銀行都在貼錢做……我們知道外面(利率)最近會高,我們全都在做對比,別人高,我們要比他更高。」
賀姓經理其後得悉年息高達8厘的理財產品已賣完後,馬上向記者轉發短訊,推銷另外兩款理財產品︰「33天,年化淨收益6.7%,193天,收益6.6%。」他更立刻打電話催促記者︰「這款產品是剛出的,一個月的產品,比以前同樣的短期產品上漲了兩厘。」

銀行缺錢
民行經理指銀行缺錢,最近理財產品收益率之高為近年罕有。

電話推銷
興銀經理以短訊再推銷產品,又打電話催促記者7.1前落單。

銀行藉贈送棉被和大米等日用品吸引客戶。

小額都搶 5萬收息5.2厘

毗鄰的中信銀行,當日亦推出新產品︰300萬元以上,投資一年利息6.4厘,投資半年6.2厘。職員向記者解釋產品︰「書面有寫保本兩個字,做國債、做銀行拆借的。現在銀行間借錢利息很高,我們這方面的產品也上調了。」
除大款客戶受歡迎外,各家銀行亦不放過小額戶。中信銀行的理財產品傳單中,5萬元投資一至兩個月,年息最高有5.2厘。華夏銀行提供購買貨幣及債券、標榜安全性較高的產品,5萬元、期限37天,年息亦有4.7厘。
雖然職員口口聲聲說產品安全,但有本港專家直言,內地理財產品風險甚高(詳見另文)。
一般而言,由於要應付半年貸存比考核,內地銀行資金在7月前較緊張。最近中央開始嚴打熱錢流入及貿易作假,令5月新增外滙佔款急降;加上內地有近13萬億元人民幣理財產品將於今年6月到期,中銀監又嚴查理財產品,內銀水源進一步被截,令情況雪上加霜。
內地銀根趨緊,原本徘徊在4厘水平的隔夜上海銀行同業拆息(Shibor)上周大幅抽升至逾13厘的新高,同一時間,內地傳出光大銀行出現違約消息,加劇市場恐慌。而在搶錢潮下,短期拆息已遠高於較長期利息。
有分析指,情況已令拆入短錢用以放貸的中小型銀行陷於每日蝕錢景況,預計未來一個月內地資金市場面對五大行分紅、存準金補繳等衝擊,拆息仍將居高難下。

問清擔保方誰屬

【話你知】
內地理財產品高息誘客,惟其投資風險甚高。認可財務策劃師林昶恒直言,這些投資產品「連買乜都唔知」,即使回報高亦肯定風險非常高,「又要安全,又要有回報」,實難找到相關的投資產品。
林昶恒強調,要購買該些理財產品前,必須問清楚相關銀行或機構,擔保方誰屬,一旦理財產品爆煲亦不會求助無門。他認為,內地銀行售賣該些理財產品,相信中銀監會有所規限,但內地銀行在守則上不及港銀嚴格及明確,故呼籲投資者不沾手該些產品為妙。
他建議,倘投資者有多餘資金,又可承擔損失的風險,則可作部份投資。

部份銀行亦有顯示「理財非存款,產品有風險」的字句提醒大眾。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