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斯諾登把握時間,在港府應美方要求發出臨時拘捕令前離開香港。保安局前局長、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認為,這或會影響港、美關係,令商討中的港人赴美免簽證安排受影響,但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不同意,認為有關安排仍在初步階段,毋須以此作報復,更認定事件是「三贏一輸」。
赴俄減中港美壓力
美國一直就引渡斯諾登方面向港府施壓,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引述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多尼倫表示,相信香港會履行移交協議,一名華府高層官員更指,如果本港不盡快移交斯諾登,將會令雙邊關係變得複雜。
陳家洛指爆出斯諾登事件後,美國一直按劇本做事,擺出窮追猛打姿態,要求按程序將斯諾登起訴、通緝以向國民交代;香港則處於被動,在斯諾登離開前,連投訴美國入侵本港網絡也不敢,如今又賊過興兵,只稱會致函美方正式要求解釋,並繼續跟進。
斯諾登最終選擇離開香港,陳家洛認為,對中、港、美都可減輕壓力,不用因為他或其引伸的事件,令三者關係變差。首先中、港毋須再處理這燙手山芋,而斯諾登若選擇俄羅斯這非民主自由的國家,亦會減輕美國面對的壓力,因美國國民對俄羅斯有成見,令監聽反恐變得好像有需要。惟獨是斯諾登,一入俄羅斯便「水洗唔清」,聲譽受損,因大家主觀希望他繼續揭露不公義之事,會面對司法程序,並抗辯到底。
行政會議成員林健鋒昨指,斯諾登離港不代表事件告一段落,港府應向美國求證本港的電腦系統是否曾被入侵,並要在適當時候,向市民全面交代事情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