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
近一個月來,內地銀行多番哀叫「缺錢」,但同時也有大量資金外流。有北京投資者對《蘋果》記者表示,因擔憂人民幣貶值,業界間相互穿越的信息,呼籲將手中人民幣產品全數賣出,轉為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發表評論,指出這一輪的「錢荒」乃是因為 「李克強經濟學」發威所至,李正在發動一場「可控的金融危機」。戴着經濟學博士帽上任的李克強,短短三個月來,表現出極為強硬的姿態。
溫家寶主政時期,如有銀行間市場資金不夠,央行多數都會盡快投放資金,平抑利率。2007年的金融危機之後,政府更放出四萬億人民幣的計劃,靠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經濟。但副作用便是經濟泡沫過多,銀行將大量資金投入風險極大的槓桿交易,有「民企之父」美譽的經濟學家張化橋更聲稱:全球第二個次貸危機會在中國爆發。
但這一次「缺錢」,央行卻紋絲不動,6月中李克強甚至接連公開聲明,重申不會再輕易發錢的觀點,要靠「激活貨幣信貸存量」來刺激經濟。「央媽變成後媽了!」商業銀行對政府政策的轉變措手不及,所以才會出現「錢荒」。文章分析,李的強硬正是為了逼迫各大銀行從泡沫中主動脫身,在自己任期之初消除經濟中的危險因素,以免未來十年踩中地雷。
英國《金融時報》/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