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振經濟不靠砸錢內銀資金荒 中央拒放水

官媒:振經濟不靠砸錢
內銀資金荒 中央拒放水

【本報訊】內地銀行出現「錢荒」,上周拆息急升,市場又再傳出中央會放水打救;官媒亦連發三篇文章,重申中央「不放水」立場。最新一篇是來自《人民日報》海外版,題為「中國提振經濟不會靠砸錢」,粉碎短期放水揣測。
記者:周燕芬

昨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在顯著位置刊登一篇署名文章,指出政府擴大投資的空間不大,盲目刺激只會使資金「空轉」。中國總理李克強一個多月來三次提及存量資金問題,已清楚傳遞國家貨幣調控方向,要摒棄過去靠貨幣信貸擴張和大規模資金投入來拉動經濟的發展老路,遏制部份資金空轉現象,加快金融業的市場化改革,提高存量資金的使用效率,讓金融更有效地服務於實體經濟。
文章分析金融市場並不存在「錢荒」,因為人民幣存款餘額,逼近百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關;貸款餘額67.22萬億元,增長14.5%;廣義貨幣M2餘額104.21萬億元,增長15.8%。

學者:資金過度集中房產

有評論指內地資金只是過度集中在虛擬經濟,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例如集中在房地產,或是放在之前4萬億元的投資中,又或是借貸了現在收不回來;資金緊張只發生在短期的流動性上。實體經濟和企業的投資需求及資金的需求,並不是特別旺盛。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亦認同,資金實際上集中在貨幣市場裏進行短期運作。在「現金為王」前提下,市場都不敢把資金放出來,造成了錢荒。只要將錢慢慢離開房地產等有「水份」的市場,慢慢進入到安全資金的投資管道來,便可解決問題。
李克強提及要令資本市場存量資金流動起來,以支援經濟結構轉型及升級;趙錫軍解釋,就是要對資金投放「有保有壓,有控有扶」,將資金加大投放於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等方面。
以往央行對金融市場呵護有加,每遇缺錢便「放水」支持。怎料今次即使人民幣七日回購利率,上周四曾衝上貼近30厘之「癲」價水平;即使銀行幾乎一致向中銀監高層滙報,冀中銀監與人民銀行溝通,紓緩資金困境。因為若錢荒未能緩解,銀行間或出現互相違約,繼而傳至實業領域;但人行仍不為所動。

支付寶涉違規賣基金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近期推出的基金購買服務「餘額寶」,被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指違反基金銷售管理及結算法規,已要求餘額寶未備案的基金銷售支付結算賬戶補充備案。如果逾期未進行備案,將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進行調查處罰。
支付寶強調,會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主管部門的相應要求;餘額寶業務不會暫停,用戶利益將得到充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