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1遊行有50萬人上街,名嘴動員、傳媒報道、網民「吹雞」,全部功不可沒。10年過去,輿論、新聞自由空間卻日見收窄。在北京的維穩打壓下,名嘴被迫封咪、主流傳媒逐一自閹「河蟹」、連網絡言論自由亦大不如前。面對如此嚴峻局面、資深傳媒人、前名嘴不約而同認為,北京打壓香港傳媒只會越來越厲害,要保住新聞自由這個「第四權」,港人就要挺身出來撐到底、令北京、特區政府、甚至傳媒老闆知道,新聞自由是香港絕對不能失去的核心價值。
記者:陳沛冰、鄭啟源、倪清江
大班堅守網台據點 「冇人可再封我咪」
新聞及言論自由是香港重要的核心價值,10年前7.1遊行,50萬市民上街,建制派歸咎「一報一刊兩支咪」鼓動市民反政府。中央此後決定大力統戰港媒,「兩支咪」大班鄭經翰及黃毓民相繼封咪,客串主持的李鵬飛,也因北京官員壓力封咪收場。10年過去,言論空間繼續被趕絕,大班欲自組數碼電台DBC,受政治打壓退守網台。大氣電波接連失守,大班直言轉營網台已是最後出路,「冇人可以再封我咪」。
社運進入無英雄時代
2003年7.1後,中央高調收編香港傳媒,社會瀰漫白色恐怖。首個目標是當時商台最敢言的「兩支咪」大班鄭經翰及黃毓民。大班慨嘆,「○四封咪」事件令傳媒業籠罩白色恐怖,過去10年,中央幕後黑手似乎轉趨低調,但打壓其實未有停止,「根本唔需要用武力控制,傳媒已自動歸邊」。
大班指中央毋須再用10年前的「明刀明槍」式威嚇,照樣能收窄言論自由。他在2004年第五度封咪後,打算自組數碼電台DBC,爭取大氣電波中的言論空間,不過難逃被打壓命運,最終被迫退出電台運作兼第六度封咪,「事件被包裝成『財困』,單純商業糾紛,其實存在政治打壓」。
目前主流傳媒已向建制傾斜,自我審查加劇,大班認為發展互聯網是守衞言論自由唯一希望,「當傳媒公信力下降,聰明嘅受眾懂得喺其他渠道獲取資訊,造就非主流傳媒遍地開放」。他相信縱使中央操縱主流媒體,互聯網威力無窮,中共也難在網絡隻手遮天,互聯網可作為言論自由最後據點,「除咗我自己,冇人可以再封我咪」。
雖然今天電台對社會運動的影響力不復再,但大班認為社運已進入「無英雄」時代,不需標誌人物呼籲,市民也會自發上街。他又認為,港人必須醒覺,認真考慮以市場力量或其他方法,維護言論自由的核心價值,「好似你成日話人CCTVB,你唔睇佢就自然會有市場壓力,一定要改變」。
當日封咪事件中,接替大班擔任《風波裡的茶杯》主持的政壇元老李鵬飛,因接到前港澳辦副主任成綬三電話,談及節目方向,引發另一場風波。李鵬飛憶述,當日接到成綬三電話後,實在覺得「做唔落去」,決定封咪,但他總結過去10年,認為言論自由未有明顯惡化。
李鵬飛指,中央政府對香港媒體非常緊張,想控制香港媒體也非新鮮事,但呼籲港人不要過於悲觀,尤其社會進入互聯網年代,政府所作壞事更難以掩蓋,有信心港人能夠捍衞言論自由。
傳媒「河蟹」事件簿
2004年5月
大班鄭經翰及黃毓民,因受政治壓力及威脅,宣佈「封咪」
李鵬飛收到港澳辦前副主任成綬三電話,認為受威脅,決定辭去電台主持職務
2005年4月
程翔因涉間諜罪在內地被捕,更被判監5年,08年獲假釋
2011年8月
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警方阻礙傳媒採訪,事後警務處長曾偉雄發表「黑影論」開脫
2011年11月
香港電台以改革為由,踢走周融及吳志森
2012年3月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在成報專欄原指唐英年及梁振英「兩個都揀唔落」,被竄改為寧揀「梁振英」
2012年6月
《蘋果日報》記者韓耀庭在採訪國家主席胡錦濤期間,發問六四問題後,被警方帶走及禁錮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