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美國退市在即 港勢搶先加息受惠板塊要息揀

投資導航:美國退市在即 港勢搶先加息
受惠板塊要息揀

美國上周拋出退市時間表,最快明年中停止買債,觸發環球股市動盪之餘,債息亦全線抽升。在聯繫滙率下,本港拆息恐被扯高,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更預警,本港可能先行一步,早於美國加息,反映息魔其實已殺埋身。同一時間,在半年結及中央拒開水喉下,內地銀根異常緊張,回購利率及同業拆息齊創新高。中港美三地息口全線上揚,本地地產股及中資債重股肯定冇運行,美國復蘇概念股則值得看高一線。

樓價勢調整 地產股沽壓大

美國退市引發債息抽升,息魔隨時殺到香港。

【吸引力減】
本港樓價自美國在金融海嘯推出量化寬鬆(QE)後拾級而上,至今累積升幅已超過一倍,拋離97年高峯之餘,亦超出市民實際承擔能力,其間經歷政府多次出招亦未見明顯調整。分析普遍認為,樓價要經歷真正回調,除了新供應是否得以落實外,利率上調亦是一個大衝擊,過去數年受惠QE而上揚的地產股,屆時肯定冇運行,房產信託基金(REITs)則因為息口上升,令回報相對變得不吸引,令沽壓大增。

供樓負擔比率達68%

即使美國仍未有加息時間表,但若本港拆息受壓抽升,或會觸發本港按息先於美國上調,令樓市震盪,叫價一向企硬的業主,近日亦主動減價求售。事實上,港府今年4月提交立法會的報告中提到,本港供樓負擔比率在去年底已升至52%,若利率升3個百分點,比率便升至68%,超出壓力測試上限,意味目前仍然強勁的持貨能力勢受動搖,觸發樓價調整。
倘樓價陷調整,地產股無可免避當災,縱然普遍一線發展商近月已見一至三成的調整,但相對09年至今,仍然有五成至一倍的累積升幅,反映下調空間仍大。另外,高盛上周便發表報告指,QE期間收租股升幅遠勝利率而跑贏,但亦因此相信在緊接的調整浪中,下跌幅度會較發展商大,籲沽領匯(823)等。

高息股吸引力遜色,高盛籲沽領匯。

負債超盈利 中建材 鞍鋼危

【經營受壓】
內地銀行間七日回購利率上周一度驚見28厘的歷史新高,隔夜上海銀行同業拆息(Shibor)亦衝上13厘水平,水緊情況不言而喻,銀根緊張,債務嚴重的中資股如水泥及鋼鐵股首當其衝,事關息口趨升,利息成本勢必加重,加上內地經濟了無生氣,中央卻無意開水喉,股價自然難擋地心吸力。

中建材每季繳息18億

以內地水泥建材股龍頭中國建材(3323)為例,首季盈利3.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48%,業績倒退之餘,財務狀況更是得人驚,流動負債高達1,383億元,較流動資產873億元,高出超過500億元,持續經營能力令人懷疑。流動負債中,短期借款高達666億元,單季利息支出竟達18.8億元,按年升近九成,總額為盈利的6倍有多,一旦息口上升,利息成本肯定進一步蠶食盈利。事實上,中建材受經濟疲弱及息口趨升困擾,今年股價已累跌38%,明顯跑輸大市。
鋼鐵股鞍鋼股份(347)首季利息支出4億元,相當於盈利5.1億元約八成,雖未及中國建材嚴重,但流動負債較流動資產高出逾百億元,同樣令人關注,股價今年已累積跌達25%。至於同屬高負債股的電力股及內房股,亦明顯由高位回落。

中建材今年股價不濟,年初至今跌38%;圖為董事長宋志平。

美復蘇概念 創科 敏華 佔優

【資金避難】
儲局能夠拋出退市路線圖,與美國經濟越見強勁不無關係︰失業率由2009年高峯的10%,回落至上月的7.6%,樓價升幅更創七年新高,雖說息口趨升或左右美國經濟復蘇步伐,但趁低吸納與當地息息相關的股份,中線回報值得看高一線,當中又以創科(669)、敏華(1999)及偉易達(303)最值憧憬。
創科主打家居裝修產品如電鑽等電動工具,73%生意來自北美洲,加上業務關係,與當地樓市非常密切,今年股價雖累升約27%,但彭博綜合券商預測,今年市盈率僅17倍,可候17.5元水平吸納,中線博再破頂。

偉易達息率達5.5厘

主要產銷梳化的敏華,超過一半溢利來自美國,優勢明顯。集團截至3月底止業績,全年盈年達5.7億元,按年增達87%,業績亮麗,吸引公司近期不停回購股份,1個月共回購325萬股,涉約3,000萬元,反映現價物超所值。
主要從事電子學習產品業務的偉易達(303),一半溢利來自北美洲,其賣點在於派息吸引,以去年全年派息80美仙(約6.24港元)計,現價息率高達5.5厘,較不少REITs還要高,彭博綜合券商預測,今年市盈率16.9倍,股價有望再上一層樓。

偉易達一半溢利來自北美,可望受惠美經濟復蘇。

加息周期至 銀行股價標青

【翻查歷史】
加息周期將至,對於本地銀行股來說,影響可謂好壞參半。貸款息率上升,固然可令利息收入增加,但是存款息率同樣要相應上調,加上貸款生意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大,若果企業及樓按貸款等業務因息口上升而下滑,隨時得不償失。

大行盈利表現佳

一般而言,大銀行由於存款基礎較強,議價能力較中小銀行為高,故此盈利表現亦相對優勝。翻查對上一次本港加息周期,由2005年3月開始,滙豐銀行的最優惠利率(P)由5厘起步,加至2006年的8厘,加幅達3厘,並於同年11月再一次減息。
期內在本地有業務的銀行股全線造好,當中以東亞銀行(023)表現最標青,一年多勁升73%,冠絕同業,渣打集團(2888)及永亨銀行(302)齊齊有63%升幅,相反,滙控(005)、恒生銀行(011)及中銀香港(2388)期內分別僅升12%、3%及35%。美銀美林上周發表報告,指內地經濟放緩,加上信貸成本上升,銀行業盈利前景較為審慎,故調低今明兩年本港銀行股盈利7%及5%,看法轉為「中性」,該行比較看好的銀行股包括中銀、渣打及大新金融(440)。

本港05年起的加息周期,本地有業務的銀行股全線造好,當中以東亞(023)表現最標青。

【專家意見】

港銀受惠

沈慶洪 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
儲局可能無法等到2015年才加息,因美債息會隨市場預期上升,屆時儲局將要「焗加息」,預計加息受惠的股份是手持現金較多、負債較少的公司,因息率上升增加經營成本;另外香港銀行股亦有望受惠於息差拉闊,如滙控(005)等國際級銀行料會較得益。

重債高危

沈振盈 訊匯證券行政總裁
受累的股份一定是負債高股份,例如基建股及中資資源股等,以及息口敏感股如地產股及房地產基金等,這類股份早前受QE概念炒過龍,現時返回一個合理位,但現水平仍未反映息口上升及退市等因素。另外,亦不太看好香港銀行股,因大部份都炒緊一個高的估值,但經營環境其實不太理想。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